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技术的后现代诠释

作者:吴致远 著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内容简介
19世纪中期以来,技术凸显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瞩目的现象。一方面,现代技术与科学的结合使其产生巨大的干预自然的能力,从而迅速建构起一个现代化的人工世界;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迅速成长也使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日渐突出,这些由技术的发展所放大和激化的矛盾是: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冲突,新的极权与压迫,经济发展与生态破坏,科技发展与社会和谐等。现代技术的这种二重化效应,促使当代理论界对其进行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方位的反思,以期找出“技术悖论”的症结。
笔者认为,对现代技术的反思必须突破现代主义的思维框架,把理论视野放置于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这是因为,现代技术是在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理想中成长起来的,其现有的形态、机制与模式脱胎于现代性的西方观念。如果不丢弃仅仅把技术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工具”的观念,如果不摆脱“技术决定论”的思维模式,如果不丢掉“技术是人类进步和解放的动力”的幻想,如果不突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与应用”的宿见,那么对技术困境的消解永远只能是浅层次的。20世纪中期以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可以看作对整个现代化事业的批判性反思,它提供的新的思维方式、理论视角和学术工具为全面深入地对现代技术问题进行反思提供了思想资源。
作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先驱,马丁·海德格尔首先对现代技术的本质进行了追问。海德格尔从现象学的存在论出发,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绝不是什么技术的东西”,而是摆置人的“座架”。继海德格尔之后,后现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分别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和学术范式对技术进行了“后”现代的反思。利奥塔把技术看作现代性的“元叙事”之一,这种元叙事并没有给现代人带来许诺的幸福与自由,相反,却使现代性的内在缺陷“合法化”了。米歇尔·福柯从后结构主义的立场出发,把技术看作“知识/权力/道德”的微观实施机制,这样,技术就不仅仅是一种实现目的的工具,而是一种社会的和历史的统治策略。让·博德里亚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现代技术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作为商品的技术人工物本质上是一套符号认同体系,“能指”与“所指”的彻底分离是现代技术的主要困境所在。
受后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欧美技术哲学出现了“经验转向”的趋势,经验转向的技术哲学致力于打开“技术黑箱”,以“描述性”主题取代“规范性”主题,以对“小技术”的分析取代对“大技术”的评判,以小叙事取代宏大叙事。国外技术哲学研究的这一新进展启发人们必须构建出一种新的技术观——后现代技术观,即在后现代语境中对技术的本质、技术的构成、技术的动力、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功能、技术的价值、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问
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后现代技术观是对现代技术观的继承、判与创新,其超越之处正是消解现代“技术悖论”的希望所在。
以上构成了本书思想探寻的基本轨迹,可谓是“后现代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初步性尝试,这里撰录成册并付梓,期望与学界同仁更好地进行交流,取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