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朱伯芳教授,1928年10月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194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大学三年级分组时,他选择了市政组,希望这一生从事都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把都市建设得更加美丽。1950年淮河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水,1951年他响应毛主席“一定要反淮河修好”的号召,来到安徽省佛子岭水库搞连拱坝设计,从此和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50年。50年来,他面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孜孜不倦,潜心研究,开拓创新,在我国开辟了混凝土温度应力、混凝土徐变理论、拱坝优化、仿真分析等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51年~1956年,朱伯芳参加了我国第一批三座混凝土高坝佛子岭、梅山和响洪甸的设计,为我国从零开始掌握现代混凝土坝设计技术作出贡献,并有所创新。
1955年,他在国内首先开辟了混凝土温度应力这一研究领域,从一个高起点进行研究,阐明了混凝土温度应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混凝土浇筑块、基础梁、重力坝、拱坝等一系列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以他本人成果为核心写成的《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一书,获国内外广泛好评。他在“水工混凝土温度应力研究”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此后,他又继续在温度应力方面发表论文20余篇,并于1999年出版了115万字的专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拱坝设计、施工、运行的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拱坝的枢纽布置、泄洪消能、体形设计和优化、静态应力分析的结构力学方法和有限单元法、动态应力分析和抗震设计、抗滑稳定、基础处理、坝体分缝、温度控制、细部结构、监测系统、特殊拱坝及应力控制标准等。本书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又有相当的理论深度。既阐述了各种实用的设计方法、施工措施和监测系统,又阐述了各种新的先进的拱坝结构形式、体形优化、新的设计和计算方法。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