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侯人。30年代初林徽因括跃于文坛,在“新月派”影响下,展示了出色的文学才华。本书收入作者各类体裁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剧本、诗歌等;还收入有关作者的评论文章及年谱资料。其中,小说《九十九度中》曾被现代评论家李健吾称为“最富现代性的小说”。其诗歌善于以玲珑剔透的圆熟外形表达真挚感情和精微感觉,意象丰富,风格清莹婉丽,富于音乐美。本书使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5月版。
她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清式营造则例》、《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文学方面,一生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书信等,均属佳作。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
内容简介
在对哥特式建筑的研究中,19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普金(A .w.N.pugin)阐明了结构理性主义原理,认为哥特式建筑明晰而富有逻辑的结构体系体现了自然界的有机性以及宗教的真理,是最理想的建筑形式。他对建筑的这一评价标准被后来许多著名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所采纳,成为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西方建筑批评的主流思想。
林徽因受西方建筑学术熏陶,也沿用结构理性主义分析中国建筑,从而延续了西方近代建筑批评的结构理陛主义传统。她根据结构表现的效果,把中国建筑发展分为豪劲的隋唐时期、醇和的宋辽金时期及羁直的明清时期。
她借助西方所通行的结构理性主义的评价标准来审视中国建筑,从而回应西方学者和近代中国对现代建筑的向往和公众对中国建筑的贬斥态度。以此为基础,赋予中国建筑一个在世界建筑体系和现代建筑条件下应有的位置。试图证明,中国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哥特式建筑这两个西方最重要的建筑体系一样,也是高度发达的建筑体系。
本书适合:建筑史家及建筑史爱好者,中西建筑比较家或爱好者,人文建筑学家或爱好者,大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