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郑秉文,男,1955年出生于辽宁省,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和1992年分别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2年-1995年公派赴法国做博士后研究和教授微观经济学和亚太经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欧洲所副所长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
郑秉文教授的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以西方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为研究支点,着重分析国家为校正市场失灵在公共支出中对诸如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的提供与干预过程和方式的研究;具体学术专长主要是西方经济学、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保基金投资、企业年金等几个领域: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和文章近百篇、独著或合著与主编的著作近十部、译著五、六部、内部报告十几篇,总计400多万字;多次应邀到美、法等海外参加会议、举行讲座和讲课。
在郑秉文的代表作中——近年来西方经济学领域主要有:《经济学中的福利国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回眸》(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市场缺陷分析》(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西方经济学》(主编之一,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0年第二版,2002年第三版)等。
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研究方面,近年来主要代表作有:《围绕美国社会保障“私有化”的争论》(载《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1期),《美国社保改革:迈向股票市场的一跃》(载《改革》2003年第2期),《欧盟国家社会养老的制度选择及其前景》(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2期),《养老保险“名义账户”的制度渊源与理论基础》(载《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欧亚六国社会保障“名义账户”制利弊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5期),《“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载《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试论美国社保基金可持续性获得的途径——治理结构与投资理念分析》(载《世界经济》,2003年第11期),《合作主义:中国福利制度框架的重构》(载《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等;其中,《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系列研究的七篇文章(载《中国证券报》2003年6月12日-7月29日)对我国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在目前条件下,社保基金入市是下策,理性上讲不该匆忙进入股市,因为从社保的制度条件上看,社保基金进入股市还不成熟。该系列研究文章在业内和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政策制订者的高度重视。
郑秉文是《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丛书》(法律出版社,2001-03年,共17本)编委会主编,课题组组长;《社会保障译丛》(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首批8本)编委会主任,该丛书获得了2003年8月颁发的“2002年度引进版社科类优秀图书奖”;《公共部门经济学论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首批4本)编委会主编,等。2000年1月出版的《中国“入世”研究报告:进入WTO的中国产业》(主编之一,社科文献出版社)。
郑秉文独译的几本英文和法文专著均为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研究领域的名家名著,例如,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米尔丝的《社会保障经济学》、米什拉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上述均为法律出版社2003年);合译著作多种,如巴尔的《福利国家经济学》(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等。
内容简介
本书对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过程、改革中的困难和今后改革的方向作了认真的研究和深入的论证,为读者展现出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全方位改革的大背景和大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推进,社会保障体制运行中存在的矛盾日渐突出,弊端逐步显现。本书对改革和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客观规律要求的社会保障体制作了富于探索性的研究,充分论述了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书中运用了大量、最新的数据资料,包括世界范围内最近的社会保障发展动态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横向的国际比较。
这是一本理论性强、针对性强的学术著作,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