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1927年入广东中山大学任教,参与民俗学会的组织活动,编辑《民俗》刑物与民俗丛书。1928年任职浙江大学,在杭州开展中国民俗学会工作。1934年赴日本早稻大学文学部研究修神话学、民俗学。1941年回中山大学任教。1949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并兼任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职。1979年与顾颉刚、白寿彝等七位知名教授联名倡议建立全国民俗学会。1983年任民俗学会理事长。主编了教育部文科教材《民间文学概论》和《民俗学概论》。出版专著《民间文化学:梗概与兴起》、《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等数十部。
内容简介
从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民俗大概可以说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会与结晶,是社会文化与社会观念深层内涵的表现。关于民俗学的问题,已经由民俗学家进行过许多精辟论析,我只想强调一点,那就是对于民俗,在我国古代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很早时期的历史记载就可以找到这方面的内容。在我国民俗发展的历史上,先秦民俗处于源头的位置,它和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迁有着密切关系。总之,先秦时期的民俗,如果笼统地讲,当然可以统归于远古和古代民俗之中,然而,先秦时期时间跨度很长,仍需再进行细致一些的划分,愚以为若划分为原始民俗、夏商民俗、周代民俗三人阶段会比较合适。而周代民俗中若能将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划分出来,则会更近于历史实际。先秦民俗中,婚俗、葬俗、人生礼俗等为大宗,其内涵很广,可以说,每一方面都可以做出篇幅很长的深入讨伦。因为学习所限,本卷只试图对于先秦民俗的特征、俗与礼的关系以及民俗的社会影响等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