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在新疆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民俗旅游作为新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疆旅游业目前取得的骄人成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民俗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民俗文化不断消失、民俗同化现象严重、民俗旅游环境破坏加剧、急功近利思想普遍等,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新疆民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在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旅游业指导思想的今天,如何利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新疆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注人新的活力、解决民俗旅游存在的诸多问题,成为民俗旅游能否健康发展的大事。本书根据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具体建议。
本书第一章首先对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对国内外民俗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着重分析了二十多年来全国民俗旅游的发展情况,归纳提出它的三个发展阶段、发展成就、存在的问题;结尾部分针对新疆的民俗旅游资源规模、种类、垄断性及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突出了它的独特优势。
第二章对新疆民俗旅游发展的状况、问题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近几年来新疆各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以及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新疆发展民俗旅游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强调要实现民俗旅游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必须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遵循旅游可持续发展原则。此外,还对新疆当前民俗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价。
第三章分析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在新疆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认为,新疆的民俗旅游文化资源为新疆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在新疆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是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但与新疆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相比较,目前无论是开发规模还是深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使新疆的民俗旅游更出色地为地方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做贡献,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四章对新疆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和实证分析。通过对民俗旅游资源规模水平的鉴定,确定了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类型,为民俗旅游资源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判断依据。通过对民俗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条件的综合评价,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着眼于现有开发程度、吸引能力和开发潜力,为进一步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和可行性论证。
第五章分析民族文化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作者指出,在充分认识新疆民俗旅游资源价值的基础上,选择可持续开发的战略,开发、利用并保护好新疆的民俗文化,使民俗旅游产品成为新疆旅游的拳头产品;使民俗旅游真正成为朝阳产业,为建设新疆旅游大区做贡献。
第六章是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客源市场分析。文中详细阐述了新疆当前的旅游客源市场状况、存在的问题、旅游产品开发措施等内容。在融合大旅游客源市场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新疆民俗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问题。最后提出新疆民俗旅游客源目标市场总体定位为:积极发展海外入境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国内客源市场,适度发展出境市场。
第七章分析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与政府的作用。文中认为,新疆旅游业的规划线路主要有北线、中线和南线三条,中线和南线应该重点发展民俗旅游业,这既是新疆民俗旅游发展的现实需要,也符合民俗旅游的开发原则。同时提出必须加大政府在宏观上对民俗旅游实施干预、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第八章分析的是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对策和建议。文中把新疆定位为西域民俗旅游胜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建议,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开发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的对策。
第九章阐述加快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结论部分)问题。文中认为,虽然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比起沿海发达地区,差距还是比较大,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较慢;要进一步缩小差距,需要深层次研究新疆民俗旅游业发展问题。只有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业优势,树立起新疆民俗旅游的良好形象,才能早日实现新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本书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力图构建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战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这一研究能有助于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有助于中国旅游业在新世纪实现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