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惠媛,1962年出生,台湾省台中市人。
曾任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副馆长。主修艺术史与博物馆学,具有艺术行政与博物馆的实务经验。曾提任艺术杂志总编辑、艺术教育基金会主任,参与主办台北故宫“卢浮宫珍藏名画特展”及台北历史博物馆“黄金印象——奥塞美术馆名作展”等国际美术大展。电视制作方面,曾担任台湾公共电视“大家来逛博物馆”系列的主持人,并以纪录片《文化坐标——台湾博物馆》荣获两项国际银牌奖。
多年来从事艺术评论及写作,目前任教于大学。
出版著作
《博物馆的美学经济》(博物馆研究/原点出版,2007)
《把艺术当作动词》(艺术欣赏/田园城市出版,2006)
《缪斯共和国》(博物馆研究/田园城市出版,2002)
《没有围墙的美术馆》(现代艺术/幼狮文化出版,2002)
《旅游指南上找不到的艺术地图》(艺术欣赏/田园城市出版,2001)
译著
《影像的阅读》约翰•伯杰蓍(摄影评论/远流出版,2002)。
内容简介
博物馆的礼品店一直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设施,也是博物馆重要的经济来源。就教育性、趣味性和稀有性而言,这些纪念品不止可以供人回忆,也有助于美的教育,无形中让人们在博物馆的经验更多元丰富。时势所趋,现在各大博物馆从馆长到研究员,展示设计到教育工作者,都希望创造与观众沟通的机会,延长观众停留时间,好加强一般社会大众全面性的“博物馆经验”。
目前已经有许多世界级的大博物馆,对于只前来购物的观众不收费。而新世纪的建筑师,对于观众的“参观”和“消费”行为均用心观察与研究,以期能更有效地规划出舒适合宜的动线。他们通常会把光洁明亮的礼品店,开设在大门入口或近大街的一楼,橱窗设计在最容易被看见的地方,好向路人招手。
相反地,选择把精致的咖啡馆或餐厅,开设在中庭或花园角落,好让观众舒服自在地休憩。例如纽约现代美术馆就是又有中庭花园又有一流的艺术书店,还有一家设计品牌的专门店。大都会博物馆首开风气之先,除了馆内设有多家礼品店,在纽约的高级百货公司都设有专柜。连刚刚改建完成的故宫博物院,也推陈出新因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将礼品店的设计规划视为重要的入口设施,还计划增建新餐厅。
其实博物馆(museum)和娱乐(amusement)两个字的字根也有其渊源!好玩的是从希腊缪斯女神(Muse)到阿布达比的快乐岛,从古典到新贵,无疑大家对博物馆的定义和期待也越来越宽广多元了。在博物馆里,我时常因为重新“发现”而快乐,希望这本书的读者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