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应有勤(1945- ),男。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1969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后留校任教;1980年起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专职从事民族乐器改良的研究,首次提出“谐音分解定理”,由此证实了民族“随机性音系网”的存在;2001年调至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继续民族乐器的研究工作。教授课程:《乐器学导论》。研究领域:民族音乐学-乐器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古谱学、乐律学。获奖情况:1989年获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届科技成果评奖论文奖、第二届科技成果评奖论文鼓励奖;1995年获上海音乐学院第四届科技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1997年获上海音乐学院第六届科研成果评奖教师论文二等奖;1999年获上海音乐学院第七届科研成果评奖教师论文二等奖和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评出的“千禧优秀科学论文”称号,并获得进入国际互联网资格;2002年获上海音乐学院教师论文二等奖。 主要著述:《验证敦煌曲谱为唐琵琶谱》、《组键结构逻辑功能推导》、《口弦音律与民族音体系》、《论东方民族乐律的不确定性》、《口弦综合考察》、《乐器分类学的新概念》、《乐器改革与运律逻辑》、《曾侯乙编磬“间音”新解及编列研究》、《比三分损益律更早的律制》、《中国十二律的最初状态》、《论敦煌乐谱“掣”为急返拨》、《当代中国音乐》、《重新认识甘美兰的斯连德若音阶》、《中国民族乐器图卷》、《从中国古代啸看乐器学》、《曾侯乙编磬悬法与旋宫》、《中日尺八的历史及形制异同》、《敦煌琵琶谱的节奏与演奏手法密切相关》、《中日对古谱涵义和解释的比较研究》、《敦煌琵琶谱节奏译解--“掣拍说”与返拨研究的殊途同归》。
内容简介
乐器,音乐史学家认为它是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标志,演奏家把它作为展现自己才华的工具,收藏家将它视为收藏的珍品,而音乐学家则把它作为研究的对象;乐器,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实用观、审美观和科学观。
本书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图文资料,展示了乐器精美绝伦的造型、绚丽夺目的色彩和纹饰;讲述了乐器所蕴涵的各民族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科学技术和信仰、道德与向往,以及它所承传的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有趣的神奇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