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历史是什么?是史前时代人类与野兽、饥饿、寒冷、疾病相伴的朝生暮死?或是封建王朝豪门贵族夜夜笙箫的醉生梦死?是一路坍塌埋葬了所有生灵的黑暗隧道?还是人们一直在努力搭建的通往未来之桥?是百姓世世代代流淌着的鲜血和眼泪?抑或是清晨闪耀在庞大无边的宫殿中的一缕微不足道的光线?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无法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就像英国诗人雪莱说的那样:“历史,是刻在时问记忆石壁上的一首回旋曲。”它以不同的旋律在人群中重复响起,让聪明人从相似之境中看到智慧,让无能者从相似之境中得到安慰。因此,历史学就有了它最重要的功能——经世致用。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以史为鉴”,英国学者培根夸赞“读史明智”……都是在强调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可以促使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不断反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汲取力量。
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其史书系统应该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其历史遗迹几乎是世界上最众多的,其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这个民族历劫不衰的坚实基础。所以对于读者来说。想要了解一下中国的通史非常容易——书籍和资料数不胜数。但问题正来自于“数不胜数”:中国通史的原始资料无法脱离《二十四史》,以中华书局出版过的标点本为例,这本最醒目易读的正史,不过76000余页。如果我们闲来无事,每天坚持看上两页的话,也许这辈子还能读完。但其中相当多的篇幅是天文地理孝子节妇之类,与今人关联不大。大概很少有人想了解“茴”字有几种写法或者清朝人是如何看待当时之印度的吧?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学术界始终关注于精深的论文专著,教育界拿研究著作去换取名利和职称,资本界把包装一新的学术明星推向镁光灯闪耀的舞台。浅显通俗但又准确生动的人门读物却成为最容易被忽视的类型,但这恰恰才是读者看得最多的书籍。以受众最大限度的需要为标准,编者参考了众多史料,尽量摒弃了那些陈腐过时的无益信息,保留下清晰完整的时空脉络,挑选出曲折丰富的故事素材,极力为您提供一套历史知识的人门大餐。希望读者在看完这套书后,可以抛开历史“应当如是”的演进偏见,而最终寻找到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