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吉松涛,男,1963年出生,四川南充人,高级经济师。198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外语系。199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2000年起攻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2006年获博士学位。现任西南财经大学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西南财经大学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近年来,在《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并编写了研究生教材《现钞货币学》和《中国证券市场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现有对铸币税、货币化及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有以下五点创新: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许多,本书首次将铸币税与货币紧密结合起来,加以系统地.比较研究,力图探讨出中国货币化进程中经济增长的动因,寻找出后货币化时期经济发展的路径。2.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铸币税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笔者在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铸币税进行了新的界定,首次将铸币税划分为广义铸币税和狭义铸币税,这样更便于对铸币税这一经济范畴的分析和理解;并把中国货币化进程中的铸币税收益划分为三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是常规铸币税;第二大板块是超额铸币税;第三大板块是金融剩余铸币税。3.本书以严密的逻辑对中国货币化进程的五大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尤其对超额货币与金融剩余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超额货币与金融剩余的存在,中国货币化进程才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合理地回答了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教授(1993)提出的“中国之谜”。4.本书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证明了中国M2奇高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笔者认为,中国已进入“后货币化时期”。后货币化时期再不能依赖铸币税与货币化来推动经济增长,任何形式的货币超量发行,都将以通货膨胀的形式释放出来,对经济体造成严重的损伤。5.本书对戈德史密斯的金融深化理论及其金融相关率进行了剖析,发现与M2/GDP指标一样,金融相关率也不能全面解释中国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明确提出后货币化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非货币性金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