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江瑞平,1978年3月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开始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和教学生涯。现为外交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世界经济与当代资本主义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已在这些领域取得各类研究成果200余项。
主要学术兼职: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东亚和平与发展战略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学术委员。
主要学术荣誉: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论文一等奖(宋庆龄基金会)、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青年教师奖”、首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内容简介
日本之所以受到世人广泛瞩目,引发学界浓厚兴趣,首先是由于如上所述,其在近现代经济史上曾经创造了一系列辉煌和奇迹。长期以来学界所高度关注的,也主要是探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成因,旨在总结和推介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与日本有着多层面共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中国来说,更是想通过学习和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到世纪之交,由于日本经济运行和发展态势的深广变化,学界的关注和兴趣点却发生了根本性转移,越来越集中于探究日本经济深陷长期萧条的原因、遭遇通货紧缩的背景、直面金融危机的景况、应对体制疲劳的困境、走过政冷经热的历程和迈向全面开放的路径,其主要目的之一,显然是要总结和避免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失败教训,对正在实现经济崛起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世纪之交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态势的深广变化,社会和学界关注与兴趣点的根本性转移,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长期从事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研究的笔者,促使笔者去研究和探讨世纪之交的日本经济,是如何和为何经历长期萧条、遭遇通货紧缩、直面金融危机、应对体制疲劳、走过政冷经热、迈向全面开放的,其中有哪些值得在决策层面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在理论和学术层面研究的课题,并尽可能地给出答案。
本书所汇集的,就是笔者在世纪之交对此进行的一些初浅观察和思考。主要观点已成专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日本学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为客观反映由当时的特殊背景决定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水平,本书不拟对当时所依据的数字、选用的资料、做出的结论,甚至采取的表述方式进行过大调整和修正,并在适当位置用括号标明观察、思考或成文的时点。为保持笔者在某一时点对某一问题观察层面和思考逻辑的完整性,对不同章节的重复部分也不拟进行太多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