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恨水(1895——1967年),潜山人。原名张心远,“恨水”作为笔名,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词中的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寓有希望人生不要匆匆而过的意思。张恨水孜孜孜不倦,辛勤写作的一生,可以说他实现了使用这个名字的愿望。
1913年张恨水考入孙中山主办的蒙藏垦殖学校,同时试写小说向杂志投稿。1917年进新闻界,解放前一直在北京、南京、重庆、上海等地担任很多著名报纸的编辑和记者。30年代前期,并一度兼任中国文化部顾问和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解放后被推选为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长期的报业生涯,对生活广泛的接触和了解,为张恨水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小说,大都是社会历史的现实反映。在北洋军阀时期,他的小说揭露了军阀统治的巧取豪夺和残暴无耻,如《啼笑因缘》一类。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他的小说歌颂抗日英雄,抨击反动官僚贪污腐化、醉生梦死、枪口对内和残酷剥削的行为,如《东北四连长》(后改名《杨柳青青》)和《八十一梦》等。解放以后,因患脑溢血健康虽然恶化,还扶病改写了一批我国古代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满足人民在社会主义欢快生活中的审美需要,如《孔雀东南飞》和《白蛇传》一类。张恨水小说的特点是情节曲折,布局严谨完整,语言朴实自然,始终沿用我国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章回体裁。他认为使用这种通俗的手法,能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各个层次的读者。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曾与张恨水长谈两个多小时,并送给他一块延安生产的呢料和一些红枣、小米等物。张恨水用这块呢料做成一套中山装,直到解放后还经常穿着它参加各种重要会议。张恨水当时是重庆《新民报》的负责人,率先在晚刊上登载了毛泽东的名作《沁心园·咏雪》,署名毛润之,并加上按语说:“毛润之氏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这首词的发表,使整个山城一时为之轰动。
张恨水对写作表现了超人的勤奋和刻苦,他经常同时受几家报纸的邀约,撰写连载小说,最多时一天要提供6——7处的稿件。他把时间抓得很紧,在抗战中的重庆,敌机在头顶上盘旋,他有时连防空洞也不愿去照样全神贯注地写他的小说。中风后,他扶着病,口角歪斜,流涎不止,仍旧坚持写作。他的老友张友鸾评价他说:“恨水是一位成功的小说作家。他的一生,就是写小说 的一生;金字塔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垒起来的,他的成功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曲折其中并无幸致。艰难辛苦,毅力坚持,数十年如一日,这种精神,是值得人们尊敬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