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音乐,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社会经济基础一一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和其他姊妹艺术不同,有其特有的“特殊性”。
首先,它和文学(诗歌、散文、小说……)不同,文学用人类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语言为中介,语言和文学有着明确的“语义性”,它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品有着明确的形象。虽然,语言文学的明确的语言和语义,也在不同条件下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说,是比较稳定而无争议的。
其次,音乐和“美术”(绘画、雕塑、建筑……)也不同,美术是用形象和色彩为中介,形象和色彩有着明确的“具象性”,它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品也有着明确可以辨认的“具象性”。所以,总体来说,也是容易为人所感知和认同的。
而音乐,它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品以乐音为中介。乐音虽然也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语义”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具象性”,但都不同于语言艺术(文学等)和视觉艺术(美术等)那样明确和具体,因而,人们说音乐比其他姊妹艺术更具抽象性。音乐所表达的內容在形象上的不确定性和语义上的多义性……这无论从理论、从常识来说,无疑是有道理的。但也应看到,音乐的样式和体裁是很多样的,如声乐、器乐、戏剧音乐、舞蹈音乐、舞剧音乐、纯音乐(无标题性的器乐音乐)……,在这方面便有着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声乐,它和语言艺术相结合,其次如戏剧音乐、舞剧音乐,它和语言、视觉艺术相结合,其形象性和语义性的成份加强了,所以,它和纯音乐和器乐音乐有所不同,因而,“不确定性”和“非语义性”的咸份减少了,人们用以抒发其思想和情感,便更易为人们所认知和认同了。
于是在本世纪初叶,德国一位马克思主义音乐学家和作曲家汉斯•艾斯勒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声称二十世纪将是声乐的世纪。这篇文章曾刊载于缪天瑞同志主编的期刊《音乐教育》上(1935年),引起了海内外不少人的重视。这篇文章,是艾斯勒有鉴于本世纪初叶西方工人运动的高度发展,工人阶级革命事业在音乐艺术中,将音乐和文学相结合的声乐载体中予以充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