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世界音乐史上,通常认为第一部有声影片是1927年10月在美国上映的《爵士歌手》。这部叙述一个贫苦的犹太歌手成名史的影片,无非是该片加上4首歌曲、几句对白和一些音乐伴奏而已,由名噪一时的爵士歌手埃尔·乔尔森领衔主演。美国观众争先恐后涌向电影院,他们看到歌手嘴唇的翕动与唱词完全吻合,大为惊讶。这部影片在电影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从此宣告了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
最初几年的美国有声影片多半是歌舞片——把百老汇舞台上走红的歌舞节目搬到银幕上。即使是故事片,也少不了安排角色唱上几首,正因为“有声——“有了歌声”,才使人们对电影有了新的认识,才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
美国音乐片取得商业性的成功也带动了欧洲各国纷起仿效,例如法国1930年推出的《在巴黎屋檐下》和1931年的《百万富翁》,德国1930年推出的《加油站三雄》和1931年的《国会在颠簸》等。
苏联音乐片也从30年代初起步,例如影片《迎展计划》、《快乐的人们》、《大马戏团》、《伏尔加一伏尔加》等,其中的音乐,尤其是插曲,受到极大的欢迎,往往随着影片的上映而全国传唱。电影成了推广歌曲得力的载体。
电影发展到后来,音乐,尤其是歌曲,越来越显示其在影片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不仅是音乐片,甚至非音乐片(故事片、惊险片、纪录片、美术片等)也往往有优美动听的插曲,传唱一时,如:印度《流浪者》中的《我是流浪儿》、日本《人证》中的《草帽歌》、法国《夜之门》中的《落叶》、意大利《妈妈》中的同名歌曲、墨西哥《生的权利》中的《睡吧,小宝贝》、苏联《幸福的生活》中的《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原是一部全苏运动大会文献纪录片中的一首插曲,如今已传遍了全世界。
至于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国家,几乎没有一部影片没有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