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杨晓东,1973年生,汉族,黑龙江省林句县人。1997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95~2001年在黑龙江省林句县从事教育工作;2001年考入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4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于200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价值规范理论。在《教学与研究》、《学习与探索》、《江汉论坛》和《天津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日益兴盛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的背景下展开的对政治哲学的重大问题的深人探讨。通过对启蒙以来欧洲近代政治哲学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分析,论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基本思路的形成。本书除导论之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近代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兴起,从契约论和非契约论两种论证方式上阐明了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理论核心和国家观念;第二章法国启蒙时代的政治哲学与政治实践,揭示了法国政治哲学中对于平等和自由理念的倚重,以及自由与平等两种政治理念在民主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冲突问题;第三章法国大革命后政治哲学的分化,论述了以法国大革命为转折点近代欧洲政治哲学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康德和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发展进路;第四章英、法政治哲学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回应,通过英、法两国政治哲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大革命的总结和分析,论证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经过修正后而获得的精致化发展,并最终形成与国家主义根本不同的政治哲学理路;第五章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诞生,通过梳理马克思的国家观的发展变化和人类解放思想的形成过程,彰显出马克思政治哲学对于近代欧洲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批判性超越。本书撇开政治思想史的述说方式,而是从政治理念的发展和演变入手,对启蒙以来欧洲近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整体脉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将法国大革命看作是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转折点,围绕着对它的分析和评判,突显出这一时期政治哲学分化的趋势和特征。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之间的对峙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契机,马克思通过对于二者的批判性超越,提出了“人类解放”这一政治哲学的价值预设,从而表明他的政治哲学基本思路的形成因此本书认为,马克思政治哲学与近代欧洲政治哲学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国家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实现了国家观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他在政治解放的范畴内认同了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但同时看到了市民社会解放存在的局限性,因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基本构架。我们固然要以追求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但同时亦不能忽视政治解放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应当从政治解放的意义上重新审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