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朱瑞玟,著名学者,主攻成语研究与佛学研究。有《实用写作成语辞典》(意序)、《成语探源辞典》等独具创意的工具书,还有《佛教与成语》、《书法与成语》、《酒文化与成语》等专著,蜚声大陆与台湾,以及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中外学术界盛赞朱瑞玟的作品“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实用性四者兼备”。
朱瑞玟于1963年入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在北京电信教育培训中心任教,是该中心文史哲教研室主任、职称评审委员。曾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编写《司法文书写作教程》、为北京成人教育学院编写《说明文写作》,并先后兼任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北京青年报》通讯员、《卫视周刊》电视剧评论主笔、《佛教文化》编辑部主任。
内容简介
【博采众美】我们的祖先以汉字的形式美为基础,结合对十自然美、生活美的感悟,创造了具有无限魅力的书法艺术。当初,仓颉“仲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上观日月星辰的运行,下看龟背的花纹与飞鸟的姿态,广泛地采集各种事物的美,创造了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审美的产物;书法艺术也是“博采众美”的结晶,是审美的产物。
【横平竖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之始。古人先把义字写在龟甲、兽骨上面,然后冉用刀按照写好的笔画刻出来:把写在龟甲、兽骨上向的笔画分为横竖两类,先将昕有的竖画刻完,然后把甲片或骨片旋转90度,还没有刻的横画变成了竖画,再把这批竖画刻出来。由于这样的契刻程序,甲骨文就有了“横平竖直”的特点,汉字也由此开始形成了方块字。
【临池学书】汉代的张芝,是草书大家。他的成就,主要来自勤学苦练。史料中有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记载。——“临池”,是张芝家附近的一个爪池子。张芝每次练字后,到临池中洗笔砚,天长日久,临池的水都变成黑色的了。
【中山毛颖】战国时代写字用的毛笔,笔头的毛少,吸不了多少墨,而且缚在木棍一端的笔头容易脱落,用起来很不方便。秦代大将蒙恬,用竹管取代了木棍,把束紧的兔毛纳入笔管,制成了笔头吸墨多而不易脱落的毛笔。唐代韩愈的《毛颖传》,使用拟人手法,称毛笔为“毛颖”,写毛颖年轻时被重用、年老后被疏远的故事。《毛颖传》开篇第一句是:“毛颖者,中山人也。”“中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在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平山一带地方。传说蒙恬就是在这里镇守时对毛笔进行改良的。自此,“中山毛颖”成了毛笔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