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墨子(公元前468一前378年),姓墨,名翟,鲁国人(或说来国人),曾仕于宋,为大夫,游历各诸侯国,宣传其学说。《淮南子·要略》云:“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可见墨子为儒者出身,后来在思想理论上与儒家分庭抗礼,创立了墨家学说。
墨家学说在《墨子》一书中得到集中体现。该书由墨子的弟子根据墨子的言论整理而成。《汉书·艺文志》载《墨子》一书有七十一篇,但现存只有五十三篇。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开头的《亲士》、《修身》、《所染》等七篇,内容不相关联,体例不一致;第二类《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命》等十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墨子思想的精髓;第三类《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十篇,内容广泛,涉及到逻辑、伦理、政治、经济、哲学、数学、力学、光学等多种学科,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等五篇,多为墨子行踪及语录;第五类《备城门》等十一篇,是关于防守等兵术策略的。
墨子所处的时代,群雄蜂起,百家争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而墨子正是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他认为民众互爱互让,是顺应天意;而互相残害则是违背天意;诸侯间的攻战是天下混乱的根本原因。针对传统的世袭官爵俸禄制,墨子站在时代潮流前面,提出了实行贤人政治并使天下归于一统的“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尚贤”也就是让凡通晓治理之道且有才的人,无论贵贱,均可参政。“尚同”,即在尚贤基础上求得全社会思想的一致,使社会由乱至治。为使自己的主张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墨子一方面借助上帝鬼神的威慑力量提出了“天志”、“明鬼”说,另一方面又强调身体力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于是提出了“非命”说。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社会物质财富有限的情况下,墨子认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因而应“节用”、“节葬”,杜绝奢侈,励行节约。
墨家学派的宗旨是兼爱非攻,安定民生,发展经济,改革政治,实现大同。事实上,《墨子》一书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哲学、伦理、逻辑学等各个方面,成为当时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的显学。《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战国初期墨家学说的兴盛甚至大有超过儒学之势,以至于孟子惊呼“墨翟之言盈天下”,苟子也不无悲伤地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墨家学说的异军突起,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儒家所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以及以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法”、“术”思想,从而引起了当时上自君主下到庶民等阶层的强烈兴趣,尤其是反对贪得无厌的掠夺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更是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心声。
长期以来,在儒学一统、专制集权及建国后极“左”思潮影响下,墨子的思想一直受到冷遇,这与墨子曾为显学和它的思想的价值是极不相符的。1997年,中国书店出版了费孝通。任继愈、张岱年、蔡尚思等人主编的“墨子与当今世界丛书(共十本)”,从墨学与思维方式、与新文化建设、与新伦理道德,与当代政治、教育、现代科技,与世界和平,与当代价值、经济、军事等十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墨学的现代实用性。蔡尚思先生甚至认为:“墨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价值超过任何一家一派。”这绝不是夸饰之辞。墨子的反宗法血缘、法律面前亲疏平等、强调人力否定天命、强调发展经济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主张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以及对科学的贡献等在我们今天尤其亟需得到重新发掘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