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安奉有佛舍利的五重宝塔,早年流失海外,2007年4月,由海外爱国华人王崇仁先生抢救回国。五重宝塔由海外回归后,考古、佛教、文物等各界专家学者,围绕五重宝塔的始制年代、舍利座藏形式、舍利主人、舍利安奉者身份、诸塔形制、制作工艺、装饰以及其中包涵的佛教仪轨制度等,进行考证、鉴定及研讨。
与此同时,海内外佛教界的百余名高僧活佛,先后参拜五重宝塔。经各界人士的细致论证以及科学检测,认定五重宝塔为安放佛舍利的佛教遗物,定名为“佛舍利五重宝塔”。
佛舍利五重宝塔高174.40厘米,由外及内依次套装为石塔、铁塔、铜塔、银鎏金塔和金塔(卧狮托金瓶),在石塔之外还立有四尊天王石雕像。诸塔的制作与装饰集雕刻、冶铸、锤錾、彩绘、鎏金、珍珠编缀等诸工艺于一身,其形制、工艺、装饰、材质,尤其佛像系统的内容,表明五重宝塔先后制作于不同时期,年代跨度上自唐代直延北宋。
考古、佛教、文物界专家定论五重宝塔内安放佛舍利,提出一系列依据:一、舍利塔的套装层数多达五重;二、铁、铜、银三塔的相轮级数为十三层;三、宝塔雕塑或錾刻两幅释迦牟尼涅盘图;四、银鎏金塔与金塔包裹银丝串缀珍珠的“天”,又称“因陀罗网”;五、石塔顶部雕刻“五佛顶尊”;六、五重塔身的佛像与纹饰融合显密二宗、汉传南传、大乘小乘;七、石塔檐脊雕刻龙纹;八、石、铜二塔雕刻绘画皇室人员典仪仗等等。针对上述一系列发现,国内外各界学者相继撰文,进行详细系统地阐述。
佛舍利五重宝塔回归之后,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邀请考古界、宗教界、文物界的专家学者,组成“佛舍利五重宝塔回归捐献委员会”,主持五重宝塔的学术研究和捐赠事宜。应社会各界的殷切呼吁,汇集“佛舍利五重宝塔学术研究委员会”专家学者的研究论文和论点,编辑了本书。
本书分为五章:佛陀舍利及佛塔源流、佛舍利五重宝塔图解、考证综集、学术论文、高僧题辞和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