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一般哲学史,包括中国哲学史和外国哲学史工作者便于检索而编写的;也可供一般思想史、文化史工作者对照参考。
为了通过每个时代的哲学家的生平事略、主要著作、他们时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各个方面)的编排、对比,使读者便于研究哲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它们彼此之间的错综联系,表上的“年代”(公元)、哲学家和哲学著作、〔参考事件〕三个部分,按时代、年份的顺序排列,为便于读者检索,本书后附有按汉字的姓字笔划排列的人名索引,读者可按每个人名在本书中出现的页码查阅。
书中哲学家和哲学著作部分,分东方和西方两部分,重点为西方,西方排在前面,东方排在后面,东方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和朝鲜,重点为中国和日本。本书可供研究哲学思想与时代动向的工作者对照参考;又可供从事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的比较研究的工作者参考。日本近代部分收入条目较多,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近代日本思想家、如何继承中国思想文化(前期)和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后期)而设计的。
本书暂从公元前624年起,编至公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止。
本书资料来源,除一般各种哲学史书外,主要参考日本平凡社编《哲学事典》、日本速水敬二编《哲学年表》、美国保罗•爱德华兹主编《哲学百科全书》。古希腊哲学家生卒年及活动年代,因为时代久远,比较复杂,各家记载多不一致,这里大体上依照速水敬二编的《哲学年表》(《年表》基本上根据阿波罗多洛《编年史》)并在公元前加“约”字,如“约前624年”,表明约在这一年前后,或这一段时间。哲学家事略多采用《哲学事典》和《哲学百科》。哲学史上影响较大的哲学家,列举有关文献书目提要,附在篇末,以备参考。哲学家人名除常见者仍依旧译外,其余罕见者依照中华书局《中外人名辞典》,必要时酌予新译。为了印刷时排印和读者阅读方便,书中的希腊文(俄文也同样)一律以拉丁字母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