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期主题报道“最成都——漫谈城市居住文化传承”由《住区》和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
休闲而巴适,早已是成都的代名词。然而,巴适成都真的可以在巴适了数百年之后,还永远巴适下去吗?“5.12”特大地震瞬间让成都从享乐天堂跌入恐慌地狱,之后,在余震不断中,巴适的成都人有点动摇了。
不过,今天看来,这些都不算真正的挑战。真正的挑战来自成都城市本身。
如今成都的宏伟蓝图与城市面貌,已经令很多老成都人感到了变化的冲击。
代表速度与效率的地铁正在成都南北、东西轴线上划十字,它们一旦完工,成都的时间概念将比现在深刻很多;正在崛起的南部城区以国际化的都市面貌向老城区宣示着“什么是新的,什么叫档次”;那旁顾无他、无所畏惧的“大手笔”喝茶气势已经被限制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变得阳春白雪了很多:作为老成都今日名片的宽窄巷子,市井味已经淡化,现代与时尚成为这里的主要气息,述说着城市改造中资本推动历史前进的不可逆转的步伐。
如果成都失去了它最具有特质的草根性,还是不是成都?也许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正如我们在成都深入调研后产生的:“成都——不依托城市公共空间的逸乐生活”。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的错位,折射出地域城市迈向国际都市的矛盾,但同时也是城市传统文化生命力的体现,这正是“时过境未迁”,人们心目中“最成都”的根本。
本期“海外视野”栏目详尽介绍了西班牙的社会住宅政策及实践。中国与西班牙在住宅政策上非常相似。比如都倾斜于私有化的住房政策。从1949年以来,中国的住房政策一直在寻找一种惟一的、最佳的住房保有权形式。也许,未来中国住房问题的答案并不在于找到某种惟一正确的住房形式,而是在住房政策的制定中采取一种住宅保有权中立的立场,使得私人租赁住房、政府住房、市场化私有住房、甚至合作社住房等不同的住房保有权形式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保有权获得法律的保障,从而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多样性的住房解决途径。
本期新推出的“地理建筑”栏目,从地理学的视角,思维和方法来研究建筑现象和建构过程,为读者打开一面新视觉。变化中的《住区》还期盼您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