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徐迪华,男,1924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师从全国名中医屠揆先,为孟河医派奠基人费伯雄的第五代弟子。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行医62年,临床经验丰富。对中医脉学、证候学及辨证方法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长期致力于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研究,发表重要论文30余篇。1997年出版《中医量化诊断》一书,被列为江苏(97)优秀科技著作,并获世界传统医学第四届金像奖。
主持“慢支电脑辨证论治”、“肥儿消化散”、“运用量(级)值概念临界理论提高中青年医师辨证水平”等研究项目,获江苏省科技成果奖及科技进步奖。《论中医证的临界状态》一文被全国中医学会认定为证候学中的重大发现,并在全国性学习班上推荐学习。“运用量(级)值概念临界理论提高中青年医师辨证水平”的课题研究成果在江苏省内40余家中医院推广。
1985~2006年,先后去长沙、北京、南京、上海、深圳、广州,美国旧金山、洛杉矶等地讲学,受到同道的好评与赞誉。
内容简介
为了使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完善,作者对第一版做了一删四增的工作,删掉临床较为少见的医案6则,以节省篇幅。增补的内容有:
1.《内经》认定真脏脉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但对它们的形态仅做了初步揭示,其真实的形态却成了中医脉学的千年之谜。本书第二版的第二章对此又做了充分论证,使真脏脉的形态落到实处,能为临床所用。
2.识别标脉与本脉是临床中医判断正邪虚实、久病新病、有无兼挟证存在的重要诊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书的第一版第二章有此论述,但未举实例,本版增补了14个经典病例,以加深读者的理解。
3.在第二版第二章浮、中、沉取法中,增补了传统的三步按脉及五步按脉的操作法,指出了这两种按脉法的适用范围,并且介绍了融会和转换的方法。
4.在第二版第四章中,增补了消渴(糖尿病)、妇女闭经、痛经三种常见病的平脉与证治,以适应读者的需要。
本书再版,旨在进一步阐明中医脉学理论及三部九候及十五候的诊法,进一步揭示真脏脉的脉形及识别标脉与本脉的临床价值,促使广大同道继承发扬中医平脉辨证的特色,为人类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