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胡汉辉,1946年7月出生于厦门市。文博副研究馆员。系中国电影家、电视家协会会员。作品有《教堂的小路》、《楚戈和他的两个妻子》、《海峡的呼唤》、《魂盼归舟》等。
1971年从部队转地方工作。先后在海沧“637厂”当工人;厦门铸造厂任车间主任;1982年借调厦门电视台工作;1984年调厦门市旅游局,先后任鼓浪屿观海园、厦门鹭江大厦总经理;1997年调任厦门胡里山炮台主任。
在胡里山炮台工作10年之久,先后在《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遗产》、《中华遗产》等刊物发表近40篇颇有学术理论价值的学术文章。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叙事的书,所有的故事和论述都围绕着胡里山炮台和屹立于炮台上的280毫米克虏伯大炮展开。为什么要建这个炮台?它是什么时候,经何人提议,何人批准,何人设计,何人监督建成的?为什么要安装这样的克虏伯大炮?它在技术上、性能上、威力上有什么优势?炮台和大炮存在一百多年,期间在海防作战中发挥过什么作用?保存世界上仅存的这门280毫米克虏伯大炮有什么意义?……为了寻求这一连串问题的答案,作者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北京、德国、日本、福州、厦门、深圳、香港、台北的档案馆,在尘封多年的档案堆中“淘金”。作者六进六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从上万册的卷宗中找到闽浙总督卞宝第、边宝泉等为筹建东南沿海海防设施(包括厦门胡里山炮台)给光绪皇帝的奏折和光绪皇帝的朱批,这些材料详细记载了直到炮台竣工和试射成功等的重要情况。在德国埃森市,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的学者们特别友好和热情,他们听说中国厦门还完好保存着一百多年前德国制造的280毫米克虏伯大炮,感到惊异和兴奋,认为这是稀世珍宝,于是把清朝政府订购克虏伯大炮的所有档案资料,包括订购和交货时间、型号、数量、价钱、原始合同、往来书信、经办官员、各种照片及大炮的构造、图纸、技术数据等等,和盘托出,使作者大获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