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在被各种室内装饰方面的杂志所隆重染的北欧各国,在不久之前还属于欧洲的贫穷国家 一直到20世纪初叶,它们还都是工业化落后的拥有贫瘠土地的农业围。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而造成粮食不足及失业率猛增。例如,瑞典甚至不得不令五分之一的人口移居美国,当刚的状况是非常残酷的,19世纪阶级差异非常明显,大多数的公共建筑掌控在少数王族或上流阶层的手中 而且是迎合他们的喜好所建。他们为“追赶他圈”从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招聘建筑家。与其他国家相比,虽然在流行的时间上没有很大的差异,但仍然是一种输入的文化。更谈不上塑造本国的风格。以斯德哥尔摩为例,在20世纪初叶建设了构成都市中心的市政府、歌剧院、皇家图书馆、皇家大剧院等文化设施,但均采用在当时流行于整个欧洲的带有希腊、罗马等建筑要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在作为北欧设计系列第二卷书中,是以“Product design”即制品的设计为主题的。第一卷中的家具虽然也属于制品的范畴,但本书中主要是以陶器、玻璃器皿等日用品以及汽车等工业制品为中心的。包括用于通讯服务的无形化的爱立信,诺基亚以及涵盖标志商标到飞机的SAS(斯堪迪纳维亚航空公司)等所有很难进行分类的制品。也就是说,除了那些收于家具、建筑和第三卷的印刷美术、纺织品等之外的所有制品。在本书中所罗列的制品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生产量大、出于考虑购买者的需要而制造的产品,与制造商、建筑师、设计师的个人意志相比,这些制品的产生往往更容易受产业、政治、经济等社会性的影响。
与家具、建筑等领域相比,其历史进程也未必相同,Exhibition(展览会,博览会)及在公共建筑等方面所提出的概念在普及化、大量生产之前需要一定的时间。从制品设计的流程来看与其说是展览、陈列,毋宁说它们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的终束为契机的。
本书作为《北欧设计》系列第3卷,在这里就告一段落了,通过这3卷所管窥到的北欧设计的特征,便是蕴涵在自然风土中的幸福或与寂寥同在的现实感,它始终与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连,是一种公平。如果与19本设计的纤细、意大利或法国设计的奢华、英国或荷兰的戏谑相比较,它是一种略显笨拙的充满乡村气息的表现。然而,这恰恰也是人们所感到的魅力所在。可以说它才是普通生活中人的一种直观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