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对教师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品格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热情、坚定、同情、关爱、耐心、自制等品质和献身未来的职业理想。如英国《把学校办得更好》白皮书中就提出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法国强调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加拿大强调教师必须具备关爱、尊重、信任、正直四方面品质;日本1952年教师联合大会通过的《伦理纲领》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习惯和修养;美国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品德,要自重重人,富有社会意识,强调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等。有的国家还规定教师就职宣誓制度,以表明忠于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责。各国的师德规范、标准大同小异,但都强调要有爱国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每一个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鼓励学生创新、超越自己,成为有价值的、有用的社会成员;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专业上,要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不断改革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防止不合格的人从事教育工作。
温家宝同志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体的问题,更是教师群体的问题。个人师德出现问题,顶多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影响还是小范围的,而如果教师群体的师德出了问题,特别是与社会上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教育行业道德问题,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师德师风不像其他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越是有影响、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是要注重师德修养。学生看重老师的学术才能,更看重老师的师德。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师德建设,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的文件。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大学理念,重塑大学精神。我们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工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师生头脑,优化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还原大学原本应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氛围。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治校,更要文化立校。其次,必须明确大学师德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明确底线,严格管理,环境、制度和教师个体“内省”结合,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准。要完善教师选拔、岗前培训、监督、考核、激励、淘汰和继续教育机制,确保上岗教师的质量,绝不让师德水平低下或业务不精的教师滥竽充数。要加强师德教育和舆论宣传,大力宣传德才兼备的一线骨干教师,树立师德标兵,使广大教师坚持科学精神,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