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施昌奎,1964年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要研究公共管理、慈善事业、会展经济、金融工程发,完成“政府行为研究”、“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会展经济研究”和“金融工程研究”等多项重点课题.出版了《信息时代》、《北京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研究一以“新国展”为例》等8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80余篇。先后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
内容简介
我们可以从各种法规和文件中找出大量对慈善事业“补充地位”的阐述,党的十七大报告是这样描述慈善事业的:“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广大民众的慈善热情,在短短的2个月內,社会各界的捐赠就达400多亿,这不仅在广大民众中极大地提升了慈善理念,也在现实中改变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尽管现在还没有在法规和文件中明确强调慈善事业的“主导地位”,但在人们在脑海中,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是同等重要的。这标志着慈善文化和慈善理念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