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先林,男,1965年生,安徽霍山人。1987年、1990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安徽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作为2007~2008年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从事访问研究一年。
1998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选聘为安徽省“皖江学者计划”首批讲席教授。曾任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曙光学者”。兼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曾被聘为商务部WT0贸易与竞争政策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反垄断法审查修改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
主要研究方向为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出版独著、合著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有十多项成果在省级和全国性评奖中获奖,包括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三等奖1项。2002年获第三届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4年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中的一种,并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教材建设的立项。本书的写作得到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
如果从1990年的硕士学位论文算起,笔者从事竞争法的学习和研究已近二十年。在这期间,笔者虽然撰写了为数不算少的竞争法论文和若干专著,也合作出版过若干教材(包括主编、副主编),但是单独撰写一本竞争法的教材还是第一次。笔者将本书的撰写视为在竞争法方面的一次全面学习和总结的机会,当然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与从事专题研究相比,教材的撰写虽然不一定强调内容的前沿性和学术的深度,但强调内容的准确性和知识的广度,把握好后者亦非易事。在撰写过程中,笔者尽量摆脱专题研究的思维惯性,而按照基础、简明、准确的要求进行,但现在还不敢肯定已达到了这个要求。
本书在结构上由3编、16章组成。第一编“竞争法总论”包括3章,主要阐述竞争和竞争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竞争法的历史发展情况。第二编“反不正当竞争法”包括7章,主要阐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重点介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六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制度。第三编“反垄断法”包括6章,主要阐述反垄断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重点介绍我国《反垄断法》中的四大基本实体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制度。在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基本实体制度的10章(第五章至第十章和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中分别附上2~3个案例,它们有的是刚刚发生的有影响的案例,有的是竞争法中的经典案例,供读者结合相关理论和制度进行分析思考。本书的最后还附上了历年国家司法考试中涉及竞争法的题目,以方便读者在学习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