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景观设计行业获得了飞速的进步。无论是景观设计的类型、建设规模,还是营造技术和材料,都大大突破了传统造园的范畴。 “景观”从一个舶来翻译词汇,逐渐演变成了跨行业的共通词汇。从设计师、政府管理部门、开发商到社会公众,都把景观营造作为推进社会进步、美化环境和展示文化的重要手段。
而随着全球化的扩展、信息传播的便捷、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的景观设计师在继承传统造园理念的同时,也不断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拓展中国现代景观的表达途径。与此同时,大量的西方设计师也纷纷来到中国,将他们的创意、理念与中国的地方文化、自然特征相结合,创造出许多富有新意和时代气息的作品。但与此不相符的是:一方面,我们每年有大量各种类型、各种尺度的景观项目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或建成。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景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仍然有限,除了一些如奥运会、世博会园区的大型项目,西方业界和专业杂志很少介绍中国的现代景观作品,他们所推崇的仍然是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传统园林。这除了我们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推广外,更主要的还是由于目前中国景观设计中的市场化倾向和地域特征的弱化所致。广大景观设计师在被大量项目挤压的同时,忽视了对中国现代景观理论的研究和对景观本质的思考,模糊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本书所收集的是同济大学冶园景观工作室近10年来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城市公共类景观和部分城市设计、专项规划。作为冶园景观的主要负责人,我的大学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都是在同济大学度过的,这个阶段恰恰是中国现代景观从起步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从上课时聆听陈从周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妙阐述到参观冯纪忠先生设计的方塔园的欣喜与震撼,从翻看西方园林史的好奇到游历纽约中央公园时身临其境的感悟,从参与浦东中央公园设计的激动到加入上海世博园规划的信心,我从一个景观设计的初学者成长为今天的景观从业者和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