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课题开题之初,正值国家旅游局和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旅游局着手制订“十一五”发展规划之时,而“十一五”规划较之“十五”规划在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为了使本课题研究能与这些规划思想相衔接,以及契合北京城市发展的最新思路,本研究课题前期主要是分头做实地考察工作。与此同时本课题组组长张凌云教授承担和参与了国家旅游局的两个课题:“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内涵及指标体系研究”和“中国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此2005年6月曾随国家旅游局代表团访问了西班牙马德里(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所在地)、法国巴黎等欧洲旅游国家首都城市,期间拜会了世界旅游组织副秘书长达维德·德维利耶(Dawid de Villiers)博士,法国交通、装备、旅游和海洋部旅游部长级代表让-保罗·莱奥拉德(Jean-Paul Leolard)先生,曾就本课题的相关内容与他们交换意见,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他们的专业性意见和建议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很有启发。此外,2006年张凌云教授还参与了受北京旅游局委托由魏小安教授主持的“北京旅游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以上这些相关课题,为本课题的前期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在课题中也吸收了中外专家学者对于北京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005年4—5月,课题组对于北京什刹海地区的中外游客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见子课题2);2005年8月课题组成员马梅副教授率上海复旦大学旅游学系2004级本科生在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进行了问卷调查(见子课题3);2006年4月起实地考察走访了设在海淀、东城、西城、密云、北京海洋馆和首都国际机场的北京旅游咨询中心和海淀区政府设立的海淀访客中心以及香港旅游发展局在京设立的旅客咨询及服务中心;2006年7月课题组对外国游客进行了随机问卷访谈,获得中外游客对北京旅游评价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中除采取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外,课题组成员还以一个普通外来游客的身份,感同身受地去体验北京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种种便利和不足,如课题组曾于2006年5—6月实地考察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并购票参加长城、定陵一日游项目。此外,还重点考察了北京公共服务标志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博物馆、大栅栏拆迁重建区、新秀水市场、九门小吃等专题项目和景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