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处女作《关洛风云录》到风格初步彰显的《鹤高飞》里,司马翎走得还是传统的路子,一个天赋极高、大仁大义的少年英雄,或是遇到世外高人或是得服仙丹灵药,总之在年纪极轻时就已达到较高的武学境界;主人公初出江湖时大多阅历未丰,但在屡次上当受骗之后见识大长,武艺也随着阅历的丰富逐渐提高;对敌的江湖人物武功级数一级级上升,最终在大结局与最大BOSS决一死战……这都是比较老掉牙的剧情,但司马翎的迥异流俗之处正在于他能把一些新鲜的创意融入这旧式武侠套路之中,可以说在每部书中都可以找得到一些司马氏的“独门秘技”,令人眼前一亮。
在处女作《关洛风云录》中,个人觉得最大的亮点不在于石轩中单挑鬼母,毕竟这里面用上了一个武侠小说中屡见不鲜的桥段:跳崖不死,伺机报仇。这可是犯了我的大忌:)反倒是比较欣赏司马翎对石轩中化名钟灵后藏身于李光鸿家中遇到的一连串波谲云诡之事的描写,总觉得这种不急不缓的叙述风格才是司马所长。但此书的结构(包括后传《剑神传》和《八表雄风》)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作者可能是想把自己平时积攒的所有创意一起塞到这个系列中,所以笔锋常常东拉西扯,对作品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详细交待其来源去脉,把主人公晾在一边而对许多配角大书特书,而且不断使用的补叙、插叙、倒叙之法也都让人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这对一部长篇小说而言是致命的伤害。因此此剑神系列虽有若干亮点,但总体而言却称不上是武侠小说中的优秀之作。
《剑气千幻录》是吴老第一次以司马翎作为笔名的作品,比起剑神系列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然仍有不少旧派说书似的插叙补叙,但全书基本上做到了围绕主人公钟荃进行单一叙事,不再有太多的旁支末节出现书中,另外此书一开始就标明了钟荃的下山目的是在四大剑派比剑中获胜,这也成了全书情节发展的主线,这说明司马翎的写作开始有了腹稿,前后的伏笔可以基本相应,不会像在剑神系列中那样想到哪写到哪,让读者看得痛苦不堪。此书一向为人称道的“云龙大八式”倒是没给我多少惊喜,也不过是一些比较具体的招式描写而已,并无多少出彩之处。但本书中对钟荃师兄邓小龙的描写倒是让我击掌,我自己一向是比较欣赏智慧型的人物,邓小龙的智谋百出、老于世故、善于经营等特点都被作者写得可圈可点,尤其是与白莲女尼的一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淡淡爱情十分动人,此书不以绝对的大团圆为结局,反而在邓小龙的愁思中落下帷幕,也是巧思。
《鹤高飞》是司马翎创作过程中有着特别意义,此书开始出现日后司马书中的一些独特趣味,如周工才演说土木建筑之学,成家堡里的擂台大战,岳冲三人为获得美人芳心齐闯死亡岭却一一陷落等都是十分精彩的片段,但此书的后半部分却味道全失,从何仲容斗广济和尚开始又陷入了老式的武侠套路之中,最后的结局更是莫名其妙,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晚节不保,可惜了。
之所以说司马翎的风格至61年的《剑胆琴魂记》为之一变,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司马翎最拿手的智慧型主人公开始在此书出现,王坤的形象无疑和之前仁义当先的石轩中、忠厚老实的钟荃、出身下贱的何仲容有了不小的区别,作家也开始挖掘主角内心的阴暗面;其二,最大反派杨迅也比此前诸书中的反角耀眼得多,其攻于心计、喜怒不形于色的深沉性格被作家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样的正邪大对决无疑好看得多;其三,此书开始明显突出“推理斗智”的作用,不仅主角反角都是心思细腻、极擅于勾心斗角的主儿,还出现了一个类似于推理小说中谜题设计:“野人”的真正身份到底是谁?当然,最终答案并不难猜,但司马总算也把这个悬念写得有声有色,功力十足;其四,这本书的结构称得上不枝不蔓,首尾呼应,除了狄梦松的一段补叙略略破坏文气之外,全书的情节进展、线索布置都围绕主线进行,结局也不令人感到突兀,对长于细部构思短于长篇布局的司马翎来说,这才是最难得的。
从《剑胆》开始,司马翎的小说技艺算是上了一个台阶,被日后读者所津津乐道的文风也已初见雏形。《剑胆》之后司马翎的高峰期作品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把还略显青涩的司马独家风格发扬光大。这些就留到下回再说吧。
自1964年发表《纤手驭龙》起,司马翎进入了自身创作过程的辉煌期,这个时候的三部杰作《纤手驭龙》、《饮马黄河》和《剑海鹰扬》共同组织起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武侠系统,是司马翎对此前作品所作出的一次整合和突破,也奠定了司马翎武侠大家的地位。《纤手驭龙》之后的司马作品,开始有了自己的招牌标志,有了让人从浩如烟海的武侠作品中一眼便看出“这是司马翎作品”的特质,许多超越同时代作家的闪光点大放光芒。归纳而言,司马小说的主要成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家喜欢在书中架构起数支实力大致相当的或正或邪的江湖势力,借描写此数股势力之间的相互倾轧,营造出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小说氛围;各股势力的军师之间也可以由此互逞机锋,大斗权谋,从而使作品的叙事步伐跟着智谋型人物的“推理斗智”不断前进,小说在出计——解计的循环中走向终点。在《纤手驭龙》中,三股对峙的势力分别是裴淳、薛飞光为首的正派、辛无痕母女为首的邪派和朴日升领导的元宫集团;在《饮马黄河》中则是朱宗潜为首的龙门队、沈千机为首的黑龙寨、武国舅领衔的宫廷高手和冰宫四路人马之间的互相争斗;《剑海鹰扬》中又有罗廷玉的翠华城、七杀杖严无畏的独尊山庄和疏勒国师为首的西域高手斗得个不亦乐乎,再加上一个在三股势力中摇摆不定的才女端木芙,小说的精彩好看就在各种势力之间的此消彼长中显现出来。
司马小说这种布局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描写从“个人”之间的比武上升为“集团”之间的争斗,还有利于司马创造出面目各异的“武林群像图”,在主角之外另塑造出有血有肉的配角;在必要的条件下,为了抵抗另一强大势力的侵扰,书中往往会出现两大势力联合的局面(经常是正邪联手),这样新鲜的组合不仅可以激起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让我们看到邪派人物身上善良甚至可爱的一面,丰富人物的性格内涵;在“集团”的争斗中,个人的武艺高低退居二线,而各组织领导人物的智谋和组织的整体力量被提上台面大书特书,这也和一般的武侠作家拉开了差距——在司马翎的世界里,智慧的地位至高无上,人物之间勾心斗角的场面比持剑拿刀厮杀的场面写得更细致更吸引人,这无疑是司马的最大成就。
第二,司马小说引入了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也就是俗称的“杂学”,笔下人物诗词歌赋张口就来,琴棋书画、土木建筑、风水阵法甚至用刑之道都是信手拈来,虽然对小说的主线情节发展无多大益处,但诸多趣味性知识的引入使司马小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读者可以在字里行间看见作家本人的博学和智慧。这些流露出儒雅之气的闪光点在其它武侠小说中难得一见,称得上是司马小说中独到的“调味品”,也是司马翎迥异俗流的一个明证。如《金浮图》中纪香琼凭着博览群书和过人资质连闯十三院的章节,我以为是全书最吸引人的部分。
第三,司马翎对情的描写也有一些独到之妙。这主要体现在司马翎对女性自主情感的重视上,就这一点而言武侠作家中无人能出其右。司马小说中的女性往往不是对男主人公死心塌地,在许多情况下她们会对书里的其他优秀人物动心,甚至会对邪派魔头感兴趣——这其实就是我们在现实中常常看到的事,但会在武侠小说里这么写的人只有司马翎,这是我非常佩服作家的一点。
第四,开创“气势克敌”,把武艺的描写上升到一个新境界。在司马翎小说的比武场面中,招式的比拼让位给气势之间的争胜,谁的气势更足得胜的机会也就更大,这样写不仅让高手之间的比武场面显得更加简洁利落,还能让读者觉得谁胜谁负都是一件合情合理之事。其它小说中高高在上的武功描写在这里变得脚踏实地、容易理解,这也是司马翎的成就。
第五,司马翎也许是所有武侠小说家中对“道德”最为关注的一位,他对孟子的信奉完全可以想见,几乎在每部小说中都有孟子语录出现,儒家的“仁爱”说成为司马翎小说主人公为人处世的思想根源。司马笔下人物经常围绕道德问题发表滔滔大论,这种议论并不是简单肤浅的说教,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哲学般的思辨性。在《金浮图》中司马翎甚至塑造了一个单纯喜欢作恶的“万恶法师”,借“善”和“恶”之间势力的对抗彰显自己在道德问题上的思考。虽然对人物的道德感是如此重视,司马也并不把“善”和“恶”的对立作简单化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小说中的许多反面人物尽管在道德上是无可争议的邪派,但司马并不把他们写得面目可憎,在塑造反派角色上司马翎超越了简单的善恶之辨,反面人物本身的才华在某些时候越出道德的束缚而让人感受到“恶之花”的魅力,这值得读者击掌。
第六、司马翎努力在小说的情节进展中表现出自己对人生、人性的所思所想,可以说他是一个把武侠小说当作小说写的作家,而不仅仅是一个借武侠养家糊口的写匠。我们可以看到《纤手驭龙》的背后司马想讲述的是一个“忠厚者”战胜“聪明人”的故事,看到严无畏在大势已去时说出的浸透人生况味的经验之谈,看到散落在各书中司马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对永不再回的流逝时光的悲哀和感叹……我个人看书的时候是很注意武侠趣味之外的作家想要表达的东西,有时候这些一般人不会去注意的地方,反而是看出一个作家真正实力的最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