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晓红,女,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兼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及上海一罗纳·阿尔卑斯国际调解中心调解员。主要从事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法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先后在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美国旧金山大学法学院、荷兰海牙阿瑟国际法学院及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等担任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参加编写或独立撰写了十余部教材和学术著作,并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法学论文五十余篇。曾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获教育部“1999年度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内容简介
在ADR(Ahemative Dispute Resolution)争议解决方式之中,仲裁这一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传统争议解决方法历来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早在1889年,英国人为了解决本国商人和其他欧洲国家商人在国际贸易上的纷争,颁布实施了第一部仲裁法,标志着作为诉讼之外的争议解决方法,商事仲裁已逐渐丧失了其原始的纯粹民问习惯的性质,进入了国家法律调整的阶段。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上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际商事仲裁体系,使国际商事仲裁成为解决跨国商事纠纷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及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国际间的商业贸易纠纷不断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商事仲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国际商贸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对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认同,各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普遍确立了支持仲裁发展的原则。国际商事仲裁凭借其高度意思自治性,法律适用灵活性以及裁决执行的有效性,在当今被广泛运用,并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