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项调查显示,在博物馆的各种展示材料中,文字说明的吸引力,远远要逊色于解说员面对面解说。很多参观者是不看展品说明的,即使阅读了展品的文字说明,其平均阅读时间也仅10秒而已,而且通常是在参观的30分钟之后才开始阅读,展品的文字说明虽然对观众领悟和理解展品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些专业性太强而缺乏普及性的术语会使观众很难耐心阅读。因此近年来,一些专家和学者指出,如果博物馆能够提供给观众视觉的、感官的、娱乐的、社交的、学习的等方面的更多体验,博物馆的教育效果会有更为实际的收获。
任何博物馆的文物都是要靠实实在在的陈列和展出才能把历史与现代的人们联系起来,而博物馆的解说员就是博物馆实施宣传和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他们已经从单纯的解说员进步成为一种有着历史的、文化的、科学的、艺术的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在博物馆的管理中,解说和宣传这一重要的工作环节与文物的考察、研究、保护、陈列等工作同等重要。
20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和博物馆的解说工作经历了诞生、成长的过程,历经艰辛声东坎坷和风雨考验走回了成熟和荣。现在中国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已发展到多达2000余座。从事博物馆教学、研究、解说的博物馆专业工作者已经超过了10万人。
本书从职业优化的角度给解说员以专业化的系统培训,重视博物馆“面向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群众”的教育功能,让物质的和精神的“博物”吸引观众,愉悦观众。“积极有为的教育科研使教育者获得生命力和尊严,是提高教育者地位的根本”。本书鼓励解说员积极投身到博物馆实践教学和研究中,把每一场解说都作为一次实践锻炼的机会,把每一场解说都作为不断创造方法、丰富技巧的实践,在行动和反思中改善解说效果,将日常工作经验积累成应有的学术地位。同时,用实际行动纠正人们认为解说员是吃青春饭的误会和偏见,对建设文博工作者队伍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