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书的内容由“史、法、制、论”四个方面构成。史,由图书馆本体发展史和理论发展史构成。以往国内其他图书馆学教材,大都偏重介绍古代和近代历史过程及其人物和成就,本书则为填补现代时期内容作了较大努力。而且,本书不惜重墨大篇幅介绍和梳理历史沿革过程,这源于我的这样一种认识:不了解历史,就很难理解“现在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历史,是全面获得图书馆学知识的基本前提。重视对历史面相的阐述,正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法,这里指的是图书馆活动的宏观组织原理,包括图书馆类型划分、资源共享、服务质量评估等内容(第三章)。鉴于国内现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一般将有关知识信息的组织整理方法(微观组织原理)单独编写教材和授课,而且已经编写出版了多部教材或专著,故本书不安排微观组织原理方面的内容。制,就是制度、治理之意。本书第五章“图书馆治理”和第六章“图书馆制度”就属于“制”的范畴。以往国内其他图书馆学教材未曾见有这一方面的内容,所以设置这一部分内容是本书意欲创新的产物。论,就是指理论,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基本理念以及学科基本理论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本书设专章(第四章)论述了“现代图书馆理念”问题,这是在国内继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 (2003)之后.又一次对现代图书馆理念所作的理论阐发。本书把图书馆理念当做图书馆职业的“道统”,把图书馆学基本理论问题当做图书馆学的“学统”,而把图书馆治理、图书馆制度当做图书馆职业的“政统”(与政府的制度安排紧密相关的意思)。无论是“政统”还是“学统”,都要得到“道统”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具有合法性(legiti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