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福来,1938年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辽宁北镇人。1944-1951年,就读北镇县闾阳驿小学,受蒙于辽西画家唱寿彭、张梦坦先生.初识美术。1951-1954年,就读辽西黑山中学,得张静纯先生提携指点.艺术专长始有长进。1954-1958年.就读东北美专附中,师从黄锡龄、刘德民、陈海涛、赵梦珠、钟质夫诸位先生.正式接受美术专业系统教育。1958-1962年,就读鲁迅美术学院,师从朱鸣冈、万今声、陈尊三、路坦等著名画家,专攻素描和版画艺术。1962年毕业留校任教,任素描、木刻、版画创作等教学工作。1979年任讲师。1983年任副教授,版画系主任,兼任辽宁省版画学会秘书长、副会长。1984年任鲁迅美术学院教务长.兼版画系主任。1988年兼任辽宁省美协副主席(1998年退职)。政协沈阳市常委兼文教体卫委委员会副主任(连任三届,2004年退出)。1989年晋升教授,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1998年卸职)。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专家津贴。1996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任该届中央委员。2008年3月退休。现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继续艺术创作活动。
1962年木刻组画《嘎达梅林》。
1964年木刻《油厂展辉》入选全国版画展。
1965年木刻《友谊》入选对外交流展。
1966年木刻组画《抚顺矿工血泪史》(同朱鸣冈、全显光、张家瑞、张振国等合作)。
1978年木刻《丙辰清明夜》入选全国版画展。《诺尔曼•白求恩》入选全国工会美展。
1984年木刻《多福》入选全国版画展.之后相继创作木刻《万家酣梦几人醒》入选黄遵宪专题展。《美人蕉》入选对外交流展。
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
自1995年起封刀改行,专事全景画创作。
1995-1997年主持合作《莱芜战役》全景画(120米×17米).获全国第一届壁画展佳作奖。
1998年主持合作《赤壁之战》全景画{135米×18米),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牌奖。
2001-2002年主持合作《济南战役城区攻坚战》全景画(126米×18米),获全国第一届壁画展银奖.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牌奖。
2003-2004年主持合作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三大战役》半景画(60米×10米),获全国第一届壁画展佳作奖。
2004-2005年主持合作井冈山《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112米×18米)。
2005-2007年主持合作完成《淮海战役》全景画(150米×18米)。
2007-2008年主持合作完成《甲午海战--威海刘公岛保卫战》半景画(40米×9米)。
2007年主持合作创作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油画。
2008年主持合作创作赵尚志——《冰趟子战斗》半景画(37米×14米)。
现正在为河南省创作《大河之南》全景画(176米×20米)。
内容简介
在画家李福来的桌案上,数百幅素描、速写堆得高高的一摞,作者一幅幅地向我介绍这些画作的创作年代、当时的情景,虽然走马观花似地浏览,面对着质量和数量如此卓而不凡的劳动成果,我不由得从心底涌起了深深的敬意,这是几十年辛勤劳动的积累啊!
俄国美术教育家契斯恰柯夫说过:“艺术的最高领域就是素描,而其他所有添加的东西只能起辅助作用。”又说:“素描是艺术中最刚强、坚实、稳固和崇高的东西。”诚哉斯言!素描工具如此简单:一支笔、一张纸,作者要凭饱满的热情和冷静的分析将客观大干世界,千类万汇描绘出来,这本身就是件崇高的事业和过硬的本领。
几十年岁月里,从内蒙古草原到嘉陵江畔,从大庆油田到四川自然保护区,遍布了李福来的足迹,他怀着赤子之心,放笔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着普通劳动者的生之欢歌。
他擅于景物描写,一幅幅画并页是无言的诗歌、无声的音乐,那内蒙古草原的博大荒古、天低云暗的肃穆,天地悠悠,使人壮怀激越;那北京胡同里幽静的四合院又蕴藏着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令人浮想联翩。
他画中的人物,不仅在于外貌的肖似,更着眼于个性和内在情感的刻画。他画的蒙古族牧民,不论男女老幼,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他对被画者充满发自内心的爱。为那些生活在草原上历尽风霜雨雪的人们的那种顽强生命力的感动所震撼,产生了巨大的创作冲动,因而会在人物眉梢、嘴角看到了坚强,在皱纹里看到了沧桑,在眼睛里看到了质朴,在身姿里看到了憨厚。于是平日积累的造型本领便在激情中如江河奔流不可遏止,一切美好的造型语言:线的流淌、色块的安排、黑白灰的布局,繁简疏密、强弱虚实都会神奇般地发自笔端,凝于纸上。事后,画者本人都会惊讶画面的一切是怎样出现的。谈到此处,李福来对我说:“这一切源于我对所画对象的真挚的爱。我感激整个速写过程,这是一次最好的享受!”是啊,乐圣贝多芬说过:“发白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这些速写之所以令人感动,的确是发自心灵的产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