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书涵盖四大主题:
性别(Gender)不完全等同于性(sex)。性别是一个与权力和地位相关联的价值体系,它在个体、人际关系和文化层面上发挥作用,构造人们的生活。我们对每一个层面反映出的现象展开调查:个体的、内在的因素,如性别认同与性别模式;人际关系因素,如刻板印象、归属、自我实现预言;文化因素,如媒体形象、法律和宗教教义。
语言和命名(Naming)是权力之源。对现实事物的命名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使妇女重获命名权是推动个人与社会变革的第一步。我们通过命名和语言分析性别歧视,无论是在日常用语中(如通用的人称代词“He”)还是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中(如“经前期综合征”)。进行中的语言变化使女性的境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语言的批判性思考能够增强人们对性别体系如何运作,以及如何改变这一体系的认识。
女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女性主义学者对不同妇女在社会阶层、种族、年龄、性取向、健康(残障)和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越来越敏感。这种对多样性的关注贯穿全书的每一章节,我们努力探究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女性的经历,包括性别的社会化、成年人的关系、心理抑郁与失调。
我们还采用了大量涉及多文化背景的资料,反映出心理学知识从原本白种人的、北美的和中产阶级的视角发生的转变。在探讨文化差异时,我们竭力避免将其他社会群体视为外来的或落后的种族中心主义视角,而是对他们的实践进行深入背景的研究,这些实践对于北美的学生来说可能是陌生的。这种阐释深度在我们讨论一些有争议的课题时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女性割礼手术。此外,来自不同文化的背景资料为我们的第一主题,即社会性别不同于生物性别,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即使是那些被认为具有强烈的生物学基础的现象,如初潮、绝经,也脱离不了文化的塑造。
心理学研究能够培育社会变革。对少女和成年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们往往不满足于仅仅是了解,他们想知道人们为解决这些问题正在进行哪些尝试,未来还将会做些什么。虽然妇女与性别心理学没有对社会变革加以强调,但是学习妇女与性别心理学能够帮助人们改变无助感和悲观态度。在这本书的每一章中都列举了一些人物的生动的例子,他们正在充当变革的使者。
今天,许多少女和成年女性面临的问题是由不利于她们的社会结构造成的。虽然个人态度和行为的转变是必需的,这些转变在传统上也正是心理学研究与实践的一个核心内容,但是个人的转变必须与整个社会的变革结合起来,而心理学研究和理论能够为前进中的社会变革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