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陆俨少(1909-1993)小名骥,学名同祖,又名砥,字俨少,后改字宛若,斋号“就新居”、“晚晴轩”等,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国画,同年从王同愈先生学习诗文、书法。次年经王同愈先生介绍从师上海名家冯超然先生学习国画,以后又结识了吴湖帆,因而得以观得大量历代名家佳作,开了眼界。1933年在浙江德清县上柏镇经营农场,边种植,边画画。此期间吴湖帆的画已享誉大江南北。而陆俨少则认为他的画“笔不如墨,墨不如色”,“自度已性,秉赋刚直”,不宜走吴的婉约嫣然之路,毅然自辟蹊径,开拓新路,但求独诣。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陆俨少为避兵乱,举家入蜀,先居重庆,任重庆第二十工厂附属农场事务员,后又辗转于成都、宜宾、峨眉等地,并多次举办画展。1946年抗战胜利后,全家乘木筏顺江而下,整整漂流一个多月,饱览了三峡山险流急和两岸奇丽的风光,大自然的无穷奥秘,给画家提供了写不尽、画不绝的素材。1947年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获得成功。新中国成立后,曾供职于同康书局,从事连环画创作。1956年入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文革”中又惨遭迫害。1962年起在浙江美术学院兼任教职。1979年应邀正式执教于浙江美院。1981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发表。他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院教授。著有《山水画刍议》、《陆俨少画集》等多种。
陆俨少擅画山水,亦能花卉、人物且传统功力十分深厚,早年由“四王”正统派入手,并观摩大量历代名画,并采取多看、多读、多记、多悟,他曾说:“熟看名画三百幅,不会作画也会作。”在抗日战争时入蜀期间,得江山之助,画风渐变。对古代名家,尤以王蒙、唐寅一路为精彩,画风缜密娟秀,灵气外露。七十年代以后形成程式,长于用线勾云、勾水,以留白等方法表现云烟等独特的钩云技法、山势、树石,点线线安排,嶙峋峥嵘,自成奇崛之态。他作画重视用笔,线条深厚,富于变化。在山水表现上,他将云水、江河、湖海的汹涌浩渺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用笔顿挫生动,神彩飞扬,可以说在历代山水表现上不愧为一出类拔萃的高手;在构图上,十分独特,别具一格,他一反由大到小,先定整体然后逐步构搭的方法,而是由小到大,笔墨相互生发成为整体构图。他无论大画小画,全依仗一支笔,点点滴滴、条条块块、黑黑白白、干干湿湿、浓浓淡淡,创造出一眼便可辩认的“陆氏云水”。其人物画多作于六十年代之前,笔墨性格与此际的山水完全一致;其花卉画多作于七十年代以后,画风亦与此际相同。
陆俨少山水画成就最大,创作风格最为鲜明,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他善于将云水、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表现云和水的动感最为精彩,不仅笔墨淋漓顿挫,而且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可以说,陆俨少是自古以来擅画云和水的第一高手。
二是构图独特。众所周知,一般画家构图总是从大到小,陆俨少的构图恰恰相反,别具一格。他曾说:“我一反此法,而是由小到大,笔笔生发,初无定稿,积小面成大面。在创作过程中,每或思路断绝,山重水复,终已无路,而转折之间,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又是一个新境界。”
三是陆俨少无论大画还是小画,依仗着一支笔,点点滴滴、条条块块、黑黑白白、干干湿湿、浓浓淡淡,创造出独具风格的"陆氏云水。"同时他的一支笔画到底,在画界堪称一绝。
陆俨少一生勤奋,创作大量的传世精品,在画坛上有“北李南陆”(北李指李可染)之称。自八十年代后陆氏作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并成为热点,出品多、成交率高,价位不断攀升。1982年香港苏富比拍其《黄山松云》以5000港元成交。1984年拍其《天台怀旧》以19000港元成交。1991年其《山水四屏》20万港元落锤。至此以后,他的作品直线上升,到了1998年他的巨幅作品以165万元成交。这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共有四幅陆俨少的作品突破20万元。1998年春上海拍卖行推出其38幅作品成交36幅,成交率高达95%。根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质部评审其书法作品为18000元/平方米、绘画作品为240000元/平方米,近些年来,普通作品行情书法约为2000元/平方尺,绘画作品为26000元/平方米。综观陆氏作品的市场走向,不难看出,在今后的艺术市场上,其作品仍将有可能走红。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画范本”丛书中的陆俨少作品精选分册,书中收入了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数十幅,这些作品构图精美,用笔生动流畅,气势磅礴,充分显示了作者所具有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深厚的艺术功底。
本书以大开本印刷,制作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作,是美术爱好者极佳的临习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