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公元1215年,蒙古骑兵在战乱中烧毁了金代的中都宫阙,只有东北郊的太宁宫幸免于难,忽必烈建新都城选址时,放弃了金中都原址,而以太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兴建新都。至元十一年(1274)基本建成,此前,于元八年(1271)建国号为大元,九年(1272)二月忙乱中都为大都。
刘秉忠,字仲晦,号藏春散人,是大都城的规划设计与修建工程的主持人。他熟读经典,在建国的许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都城面积约五十多平方公里,它的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的南侧,北城墙在今小关一线,东城墙和西城墙分别和今二环路内侧的东直门、西直门各在南北一条垂直线上。
在大都城的平面设计上,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南北中轴线,在积水潭东北岸上选定了大都城的几何中心,既中心台,台东约23米处建筑了一座中心阁,相当于今天鼓楼的所在地。
大都街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大街宽36米,小街宽18米,胡同宽9.24米,街巷胡同413条,胡同与西合院由些形成。居民区划分为50坊,坊各有门,门上署者坊名。至元末人口已有四、五十万人。
元大都是十三世纪世界上最宏伟、最壮丽、最繁华的一座城市。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盛赞在都城“金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宣言!”。
元大都是依据《周礼·考工记》的理念设计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由此奠定了明清两代人的都城规划建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