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治理——中国应对东亚金融危机的政治分析

作者:许征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内容简介
  许征同志的专著《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治理———中国应对东亚金融危机的政治分析》即将在复旦大学的百年校庆年出版,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和值得庆贺的事情。将近20年前的1986年,许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当时我担任国际政治系主任,她是我亲自负责录取的学生之一。看到她在学业上不断进步,在能力上日益提高,在学术上屡有收获,特别是她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我自然是喜不自禁。这本专著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和补充完成的。作为她的导师,受托撰写这篇序言,我欣然同意,乐而为之。
原来,许征学习的是国际政治专业,该专业的研究重点是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她逐渐感到,不能将国际政治问题的研究与国内政治问题的研究分割开来。特别是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更加密切。于是,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她又攻读政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努力将国际政治研究与国内政治研究结合起来。鉴于东亚金融危机所涉及的国际和国内问题,中国应对东亚金融危机的过程就成为她将国际政治研究与国内政治研究结合起来分析的一个恰当个案。这便是许征撰写本书的学术背景和基本动因。从内容来看,本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第一,视角新颖。关于东亚金融危机的分析和评论曾经满布大大小小的书报杂志,许征却独辟蹊径,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治理的角度分析中国应对东亚金融危机的全过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冷战结束以后,全球化进程加速;与此同时,中国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过程中进一步参与世界和融入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既受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又是构成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和不断优化全2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治理
球化时代的中国治理就成为一个非常紧要的课题。但是,这一问题异常复杂,研究起来并非易事。本书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治理为问题意识和分析视角研究中国应对东亚金融危机的过程,既为东亚金融危机的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也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治理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拓展了新的空间。
第二,架构合理。作者认为,中国应对东亚金融危机的过程是一个多层与多维治理的过程。根据这一判断,她首先把这一过程区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维度,认为东亚金融危机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现象,它涉及许多政治问题,更具有深层的文化根源。其次,在每一个维度下作者又区分出国际、地区、国家和地方四个层次。东亚金融危机不是一个纯粹的地区现象,它的影响波及全球,更深入到各个国家内部。本书结合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相互联系的理论,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治理与善治的理论,将中国在不同维度的不同层次上应对东亚金融危机的政策与过程勾画出来,展示了一幅全球化时代中国治理的整体图景。第三,见解独到。在新颖的研究视角和合理的分析架构之下,作者对中国应对东亚金融危机的过程和经验条分缕析,不时有独到见解的陈说。例如对多维多层治理理论的总结、对中国参与构建国际机制的分析、对中国推动东亚合作的研究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全球化时代的新政治的概括和分析,认为全球化时代的新政治体现在政治内涵扩大、政治权威扩散、政治目标扩展等方面。历史上传统的大国政治或强权政治主要局限于在国内求秩序和在国外求霸权。但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政治内涵的丰富和扩大、政治权威的转移和扩散,单纯追求秩序和霸权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因此,作为战略或策略,各国的政治目标正在向综合性的安全目标、平衡性的发展目标等方面扩展和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以人类的共同利益或双边、多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和谐合作机制在全球化时代逐渐成为可能。以对话和协商争取“双赢”、“共赢”在国际社会亦日益成为共识。这些见解对于中国建设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和平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治理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许征同志的专著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我希望这一 序 言 3 评价不带感情色彩而能为读者所认同。当然,作者的研究并不是没有缺点的,例如,由于她的工作繁忙,搜集的相关资料还不全,有些提法还不是那么准确,有些论述也不是那么精炼。希望作者以后不断努力,创造出更加完善的高水准学术成果,服务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与此同时,我也真诚地期盼,复旦大学的政治学研究能够与时俱进,取得更多的成果。
  • 蒋焕平 2009-04-12
    评价不带感情色彩而能为读者所认同。当然,作者的研究并不是没有缺点的,例如,由于她的工作繁忙,搜集的相关资料还不全,有些提法还不是那么准确,有些论述也不是那么精炼。希望作者以后不断努力,创造出更加完善的高水准学术成果,服务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从这几段话,是比较客观,对文和对专著应:评价不带感情色彩而能为读者所认同。作为宏观经济的专著,从投资角度,虽有文中:全… [阅读全文]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平均分3
已经有2人对此书评过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