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总在年少时
很久了,养成了一种恶习,专挑那些有华丽词汇的书读,对开头不吸引人的,一概斥为靡靡之书。《一个人的好天气》就是由此被错过了近半年的。
大约是去年的九月份,一个下午,时间上没有什么显著的特别之处。我去先锋书店询问这书来了没有,答说没到,可以登记。一个礼拜后,书来了。
装帧是我喜欢的那类,淡得捉摸不着的嫩绿书衣,一只黑猫蜷尾坐在正中。摆在新书栏上,很青春,很可口。
拿起来,很薄,印刷很稀疏,印象就大打折扣了。没有厚重的感觉不说,还要靠浪费纸张挣钱,如同酒里掺水般,不实在。这是由谁肇始的呢?当初古龙写小说,一句话一行骗稿费,最近那些郭教主之类出书亦是在这些小节上玩机巧,工心术,着实上不得台面。
于是徘徊了好几圈,终抵不住嗜书成性,15大元买回。回家翻开后,目之几行,也没发现什么好的比喻或者名言警句能勾起我的馋虫。于是不停地懊恼,又是心血来潮的买书,很象女士们兴高采烈溜一趟街回来,对着大包小包并不合体的衣服懊恼万分。
可能是最近买书过多了,真如山倒,读来如抽丝般。于是暗暗下决心,要狠狠地吃上一阵子书。所以拿起了这本书,晚上,三个小时,一气读完。这才发觉,好书,不可因偏而废。
日本人写书,都很讲究雅淡宁静,很少看到开头就悬念迭起、意趣横生或者惊心动魄的。由平而入,娓娓道来。天生说话都是不确定的口吻,着实增加了语言的蕴藉和行文的自得。好像一个人在黑夜里走,谁也不知道他想往哪里走,别人不知道他也不知道,他说,大约是往那里走吧,于是不管不顾的往那里走,别人也就认为应该是往那里走了。
村上是这样,本书作者也是这样,事情总在大约之间,一切都在不确定,主角也是随便去了一条道,你不能说他正确不正确。与日本的社会有关吧,每个人都在不确定中,但可以自由选择。
日本的作品里,总透出无法名状的孤独。他们从不像欧洲人,开堂授业似的大谈每个人根本上是孤独的,没有完全的理解等等诸如此类哲学。但孤独,从始至终的流露,像汗渍浮上衣襟,是骨子里渗出来的。知寿有偷小东西的癖好,也是孤独的表象吧。
一个人的春,夏,秋,冬,蜕变,谁也不知道会蜕变成什么样子。
一直想养一只猫,这喜欢独行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