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喧哗与骚动》乱弹

书评人:陈强攀 2008-10-07 15:09 赞[0] 收藏

  用了5天的闲暇时间,看完了William Faulkner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Sound and Fury),旧译《声音与疯狂》(自1998年版不列颠百科)。新的译名比较文乎,旧译看似太直,到也点出了书中两个关键角色的特征:昆丁对声音的极端敏感,和班吉的失心疯。此书版本是译文的那套名著文库,编号112,译者李文俊。对,就是那套封面很朴素,正文字号极其小的丛书。字小的书,读起来,还是会有一些气结的。译者在前言里说了一句话:我写了很多注解,大家在第一次看书的时候可以不管这些注解,以免破坏对书的第一印象。我真的认为他是在开玩笑,这本书不看注解,至少在前两章,读者绝对会傻掉。反正我看着注解,也傻掉了。
  
  我的意思是,这本书的技巧太高,以至于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的注意力总是被他的独特章法和技巧所吸引,具体的情节和人物背后的冲击力,反倒被技巧和结构本身所减弱。就我自己的感觉而言,喧哗与骚动的创作技巧至少有这几个方面:第一,整体布局上的回旋格,类似于菲兹杰拉德善用的现在-过去-未来式,但是更精致,采取的是现在-过去-现在复调的模式。从根本上而言,福克纳的笔下,已经模糊了时间的正向性,尽管空间的绝对性和场景转移他还是采用了经典手法。福克纳把事物发展中的时间关系彻底复调化,读者在第一次阅读作品时候,晕头转向的可不是一般的厉害。第二,需要正面描写时,绝对进行过度描写,意思是,对于昆丁,杰生和班吉三哥们,当分别以他们的主视角切入后,作者在想象中构造他们复杂,多余,甚至是毫无意义的思想活动。这种描写,只有分别在不同的人眼里看其他人时,才显得必要。第三,不需要正面描写时,不断从主角视角对次要角色进行加强,再加强,最成功的两个角色就是康普生夫妇,一个是落魄世家酒鬼文人满脑子惊世骇俗的思想,一个骨子里以折磨所有人为乐为生存必要前提老而不死自私到无以复加。就此打住,还有很多技巧,比如意识流手法的精纯利用,等等,不展开说了,厄,准确地说,是不展开胡说了。
  
  当然,面皮放厚点,对主题胡乱发挥一下也并无不可。
  
  又是南方。不过,福克纳笔下的南方,和麦卡勒斯显然不是一个南方。福克纳的南方,是1920年前的南方,是农村,是汤姆大伯的南方,是联盟荣军气氛阴魂不散的南方。福克纳的小说有极强的寓意,这种寓意之强,以至于你会认为,他已经在直接对你说了。南方虽然战败,但是根子上要腐烂,要垮掉,还需时日,福克纳抓住了这段腐烂和垮掉的历史断面。班吉疯癫和失心,但仍暗藏童真,这类人不容于世,结果是被阉割;昆丁的道德令犹如紧箍咒套在头上,而且念咒的是他自己,他跳入深渊,出于自愿,也出于某种必然性,伪善与自欺,如果不能与更伪善和更自欺者相融,就会走向决绝;杰生的恶毒和没来由的仇恨,让他仿佛是一个怪胎,他带有一种源自祖先的狠劲,但是正如他没有子嗣这个事实所影射的那样,他是一个杂交的品种,他注定如困兽一样,最多只能伤害周围的人,而无法闯出牢笼。凯蒂走向了世界,但又归根于腐朽,仿佛是一种吸引力,把她吸引到注定要被粉碎的集体中,她唯一的后代,不知父辈为谁的小昆丁,则彻底湮没在下一代的丛林中。
  
  另,看完书之后,和朋友谈起来,伊推荐福克纳的一篇短篇给我看。方才看完了,名叫,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偶然不小心流露出来的幽默感,在这部短篇中却处处都有。对于几乎静止的生命形式,这篇小说的处理模式很特别,也很高明,关键是很自然,语句精炼而不显寡淡,结局森然,大有爱伦坡的味道。欧稀饭。

喧哗与骚动

作者:(美)福克纳(Faulkner,W.) 著,李文梭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徐政龙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