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寻找成功的肩膀

书评人:谌三元 2008-12-05 15:27 赞[0] 收藏

       一个商业组织的成功背后,一定会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宪法”,也一定会有一个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同样会有一大批心向企业团结向前的员工,这三点缺一不可。

在没有读到《无欲之争》时,笔者就坚信这一点,在读罢该书后,更是佐证了我的判断。这本书的作者约翰•白波,是“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历史系毕业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本应该沉浸在对“南北战争”和“林肯”甚至是古罗马帝国兴衰研究中的他,却踏上了一条不搭界的企业从业之路,并且居然坐到了宝洁公司全球总裁的位置。
这就是一个伟大企业在为职工所做的“职业规划”最成功的典范。
早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者研究了好多年零售,主要是连锁企业的发展。那个时候就接触过宝洁(是因为沃尔玛的原因),它与沃尔玛相互联合,在作一个“50/50法则”的标准实验,这个实验首先在美国展开,后来嫁接到沃尔玛中国所有的店铺。“50/50法则”说得简单点就是让零售商货架缺货率减少50%,让供应商的库存减少50%。这个看似简单的说法抑或标准,做起来太难,它不仅优化进销存的管理,还要有庞大的信息系统作后盾。
但是,宝洁公司和沃尔玛实现了双赢:一两年前,就用“50/50法则”给他们各自降低了10亿美元的成本,销售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宝洁公司想要做的事情,是解决进销存的世界性标准。“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产品”,在全球化竞争的态势下,谁有标准,谁将有话语权,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我们几乎所有所谓“民族日化”品牌,在一夜之间倒在了两个外来企业脚下:一个是宝洁,一个是联合利华。宝洁公司成为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日化企业。笔者在与一位业内人士探讨这些问题时,他认为,宝洁太有钱了,想买谁就买谁。
问题是这样简单吗?
笔者认为:宝洁的企业基因决定了它的成功,这个基因是不可复制的。
宝洁公司的成功有目共睹,研究其企业成功的书也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能够说出它成功必然的东西不多,《无欲之争》算是一本。最令笔者感动得是它的第三部分:我们如何生活?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是什么?它需要拥有什么样的组织原则?这个组织原则是共赢还是制约?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是什么样的关系?企业组织如何为你的员工作“职业规划”,也就是我们中国常用的奖勤罚懒,给优秀员工一个上升的通道?
伟大的管理学家比德·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这样为管理者定义:创造一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产出大于输入的实体,使管理者的任务。他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靠着他的统筹规划,使单独演奏时嘈杂不堪的各种乐器,变成一支默契的团队,合奏出一首首动听的乐章。但指挥家手里有乐谱,他只需要阐释。管理者既是作曲家,有时也是指挥家。
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宝洁用在世界各地拥有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员工40万人,这样一个庞大机构(员工总数超过冰岛人口),确实需要一个高效的组织体系来完成它的正常运转。那么,作为企业最基本的元素——员工,如果没有强烈的归属感,失去对企业明天的希望,这个庞大的公司同样也会轰然倒地。
宝洁公司的企业宗旨、价值观和原则信条十分简单,加起来不过两百个字,但是却反映出宝洁对社会尤其是员工的热爱。在企业原则中,它这样说:我们对任何人都表示尊重;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不可分割;我们从战略高度关注自身的劳动;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我们要放眼世界;我们重视个人能力;我们追求卓越;相互依存是一种生活方式。
约翰•白波在书中这样说:很多公司都想把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分开,但实际上,个人生活和工作没有明确的界限,人们也不可能假装生活在两个完全隔离的世界里。我总是希望在宝洁工作的是一个完整的人,于是宝洁把社会范围从员工延伸到他们的家庭,同时也欢迎他们加入到这个大社区里。
这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作为,只有作为的公司才会基业常青。
寻找成功的肩膀。一个成功的企业,一个作为的企业,才是扛起一个优秀人才走向成功的肩膀。
(文/杨朴宇 《财智领袖》杂志主编)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