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探讨西方工业化之所以如此成功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三
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早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也许,在我们很多企业或个人的认识当中,资本家和被雇佣者的关系还是“赤裸
裸的剥削与被剥削”,甚至因此而否认新兴工业时代企业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辅
助、利益共享的关系。
其实,这种认识还停留在近乎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也就是马克思撰写
《资本论》的时代),在生产力已经产生了前所未有进步的工业时代——甚至是
更为发达的信息时代,西方社会的生产关系早已不是“剥削与被剥削”那么简
单,在很多的场合,我们不得不尴尬地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们对人力资源的激
励和利用效率,已经远远地超越了我们自我标榜的、更为先进的新型社会主义社
会。
也许,在这里深入探讨这些话题可能不合时宜,但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件事
情:即使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一样会面临如何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挑战,西
方发达工业国家的企业群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
论和经验。如果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从中有所借鉴和创新,结合我国国情和自
身特点发展出适合中国的人力资源运营和管理方式,那真是一件令人振奋而且充
满诱惑力的事情。
一、“抽屉式”管理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它也叫做“工作分析”。当今一些经济发达国
家的大中型企业,都非常重视“抽屉式”管理和职位分类,并且都在“抽屉式”
管理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职位分类制度。“抽屉式”管理是一种通俗形
象的管理术语,它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桌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
作规范(即职位指引)。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既不能有职无权,也不能有责
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互结合。因此,职务工作规范必
须对相应职务的工作范围、上级、下属、直接责任、管理责任、相关权利等作出
明确的界定,同时,还会加注此职位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招聘时的甄选参考标
准。
一般说来,企业进行“抽屉式”管理有如下五个步骤:
1、确定工作分析信息的用途,因为工作分析所获得信息的用途直接决定了
需要搜集何种信息,以及使用何种技术来搜集这种信息。所以从一开始起就必须
确定工作分析信息的用途;
2、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建立一个由企业各个部门主管或指定的资深员工组
成的工作分析小组,尽可能完整地搜集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如组织架构图、
工作流程图、工作指示单等);
3、正确处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关系,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进行分
析。因为是企业内部需要分析的工作很多,而且许多工作其实又有很多相似之处
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各工作之间的从属关系(即集权与分权关系),然后
再作选择;
3、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通过搜集有
关的工作活动、工作对雇员自身素质的要求、工作条件、工作对雇员行为的要求
等,进行实际的分析,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
4、工作分析小组成员连同相关领导共同审核初步分析的工作信息,这一工
作有助于确定工作分析所获得的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同时也有助于确定这些信
息能否被所有与被分析工作相关的人所理解;
5、编写“工作说明书”或“职务规格书”,制定出对每个职务工作的要求准
则,对有关工作职责、工作范围、权限、责任等作书面描述。
作为职业管理者,应该通过工作分析来确定某一工作的任务和性质是什么,
确定哪些人适合从事这一工作。工作分析的结果是提供与工作本身的要求有关的
信息,为企业招聘、面试、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可供参考的标
准;同时,工作分析也体现出一家企业对自己员工的责任感——用合适的人做合
适的事,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