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堪称艺术,发现心灵的艺术,从而又是形体的艺术。这艺术的精华起源并凝结于《瑜伽经》。印度人帕拉瓦南达和英国人伊舍伍德倾力将其梵文原版译作英文,然后才有了它的中文译本《现在开始讲解瑜伽——〈瑜伽经〉权威阐释》。译本中所保留的金色梵文让古老的智慧和力量依稀可辨。
瑜伽是心灵的艺术,深深植根于古印度哲学。梵是宇宙的终极实在,自在天是梵在原质中的投影,是宇宙的创造者、维护者和毁灭者。自在天不受束缚,不生不灭,而人却因为没有认识到他真实的自我(阿特曼)而不得不饱尝无明 (Ignorance) 的苦果——利己、执著、厌恶以及盲目。如何克制无明,挣脱束缚,与阿特曼、与梵合一呢?当钵颠阇利说到“控制意识波动”时,聪明的注释者做了一个湖水的比喻:“湖水代表人心,湖面水波代表意识波动,湖底则代表阿特曼。当人心之湖变得澄明净寂,湖底的阿特曼清晰可见。” 因而,“瑜伽是控制心的意识波动”,心静如水﹑超脱欲望便是完美的瑜伽状态。
本书唯一的问题是语言多次转译,很难保住最初的语境和韵味。
亚洲宗教专家、英国考文垂大学的韩德教授(Alan Hunter)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瑜伽经》前言中就提到,许多西方心理学家都会坦然承认:“如果一个病人想获得精神上的融合,我们只能将他交给瑜伽师或牧师。我们止步的地方,正是瑜伽起步的地方。”钵颠阇利告诉我们,瑜伽是心灵的艺术。在超越科学的地方,心莲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