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衰退恰好以悲剧性的方式印证了货币要素的重要性。”这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与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看法,他们认为国家货币机制的缺陷对那一场大萧条难辞其咎。
在当时,这个观点是被视为荒诞不经、离经叛道的。它与主流经济学派所持的意见背道而驰,后者把出现大萧条的原因归责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化,只要私有化的本质不变,经济危机爆发是迟早的事。因此,仅凭私有经济(自由市场)本身的力量并不能让景气循环的低谷,相反,还会越陷越深。基于这样的认识,后来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由此诞生,并一度成为政府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然而,这在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看来是极其错误、荒谬的。1963年,他们两人合作发表《美国货币史》,表面上是对一个世纪的美国货币发展史进行分析、解构,实则是借机对凯恩斯主义予以驳斥、批判——与凯恩斯所提出的恰恰相反,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坚持大萧条是因为政府过于干预经济,市场运行有其客观规律,只能放任自由,任何名义上的认为介入、调控都是一种错,大错特错。
以自由主义闻名的弗里德曼其思想有两个基本点:坚持市场经济,强调货币作用。正如他和施瓦茨在《美国货币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市场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的自然趋势,只是因为价格和工资的调整相对缓慢,所以要达到充分就业的状况可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如果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就将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阻碍经济发展,甚至造成或加剧经济的动荡。另外,自由市场经济也包括需要“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该政策的要义在于控制货币增长,实行“单一规则”,即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时候要“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德曼认为,有效的货币需求供应才是遏制通货膨胀的惟一出路。
货币是重要的,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流通物或一般等价物——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美国货币史》中遵循的就是货币主义的方法路径。货币主义一词最先是由美国货币主义者卡尔·布朗纳提出,其中心命题认为货币是推动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发行机构的行为支配着价格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主要地通过货币发行机构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弗里德曼继承和发扬了这个理论。1956年,他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主义进行了富有创新、真知灼见的重新表述。他提出“现代货币数量论”,再次强调货币和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税政策,同时竭力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积极主张通过市场的自由活动以实现有伸缩性的汇率。作为现代货币供应理论的缔造者,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失业、生产停滞、经济波动等简单地看作是货币所起作用的结果,因而他的政策主张也往往过于简单,即货币供应量只要按照4%~5%的固定增长率有计划地增长,实现经济稳定指日可待。对此,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有过精辟论述:“货币主义者不是规劝政府逆着现行的经济方向来制定货币政策,而是将一项货币规则作为中心内容提出:最好的政策方针应该是使货币始终按照一种事先规定的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在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情况下,货币GNP(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就会按照一个稳定的比率增长。并且只要货币大致上按照潜在的GNP的增长率增长,那么不久我们就会取得物价稳定。”
眼前的《大衰退1929~1933》取自《美国货币史》的第七章,其议题关注的是大萧条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货币应当扮演的角色。按照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观点,大衰退的状况本来是能够通过更好的货币政策而得到极大改善的。在书中,他们写道:“那些年里,货币存量急剧萎缩,银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挤兑,这并非其他经济要素变化的必然结果,也不能说明美联储没有能力防范经济的紧缩。事实上,在整个经济衰退期,美联储有很大的调控余地来防止通货紧缩和银行体系崩溃的悲惨结局。”他们认定“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所以只要运用好货币工具,就一定能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反之,则将危害经济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不管是《大衰退1929~1933》,还是整一本《美国货币史》,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写作在当时无疑引领了一次反潮流的思考。他们的论点——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进行控制;人们不必在通胀控制和失业率之间痛苦抉择——在那个时候提出可能会招致讥讽和嘲笑。但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长期实施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经济政策终于给西方经济带来了恶果。20世纪70年代,各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赤字越来越大,失业越来越多,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西方经济由此陷入“滞涨”困境,而这却为弗里德曼主张的货币学派的全面崛起创造了历史机遇。弗里德曼曾说:“没有一个政府肯于承担通货膨胀的责任,即使不是很严重的通货膨胀也是如此。政府官员往往寻找各种借口,把责任推诿给贪婪的企业家、刚性的工会、挥霍无度的消费者、阿拉伯的酋长、恶劣的气候以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理由。无疑,企业家是贪婪的,工会也有刚性,消费者并不节约,阿拉伯酋长提高了石油价格,天气往往不正常,然而所有这些只能提高个别商品的价格,并不能使一般物价普遍提高。”与某些经济学家不同,当他们为通货膨胀寻找种种理由之时,弗里德曼把责任完全归到了政府身上、归咎于货币政策的不当实施。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大衰退1929~1933》或《美国货币史》中探讨的主题令人肃然起敬:在复杂经济运行体系下,货币供应量对确保经济长期稳步增长至关重要。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大衰退1929~1933》,中信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定价:30.00元。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