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云在其2008年出版的畅销书《看不懂的中国经济》中写道:“现在的美国,应该还在晚上八九点的时间,真正的夜幕,还没有降临。”不料,一语成谶,美国经济果然“黑云压城城欲摧”。就在该书出版后的几个月,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轰然倒下,以此为标志,一场波及全球、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危害之大的金融海啸正式席卷而来。当人们问起韩秀云为何在当时有如此的判断,她说,美国病了,病来如山倒,倒出一场世纪经济危机来并不奇怪。
转眼一年过去,当再次被问及对美国经济的看法,韩秀云还是坚持之前的研判,认为“黑暗还很漫长,即使到了午夜黑暗的时候,还有黎明前的黑暗更难熬。”出于对韩秀云的信任,人们固然希望她的预言能又一次得以灵验,但看看眼下,AIG都能接管、高盛都能转制、克莱斯勒都能倒闭、冰岛都能破产……金融危机已是如此了,实在不敢想像比它更黑暗的时刻还会有哪些更触目惊心的事情发生?即使是这样,韩秀云仍是以其专业操守和经济学家独有的客观、理性来认定她的判断。在其新出版的《金融海啸与我何干》一书中,韩秀云指出,美国经济可谓“疾病缠身”,如双赤字、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黑洞还未浮出水面、信用卡消费隐患多、股市崩盘、国债黑洞、信用丧失殆尽等。然而,面对金融危机,美国所推行的政策不仅没有使得其“重症”得到医治,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增加危害。
韩秀云所称的无外乎是美国惯用的用以刺激经济、促进繁荣(即使是希勒笔下的“非理性繁荣”)的手法,例如发债、发钞、发动金融战争、发动武力战争,然而在这之外,其实还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发展实体经济和耐心等待,但是对美国来说,却都是最不愿意、最难受的选择。韩秀云写道:“十多年来,美国已经过惯了全世界‘进贡’的舒服日子,他们不能接受这种舒服日子如今走到尽头的现实,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抗拒用实业振兴经济。”至于耐心等待,韩秀云认为其实这是最高明的选择,“本来经济是有周期波动的,就像皮球一样,掉到地上,自然就会弹起来,结果美国非用九牛二虎二力一直举着它,结果掉下去还是迟早的事、必然的事。”但美国非要一直举着它不让它掉下来,原因就在于“一方面美国人过惯了好日子,一天坏日子也不愿意过,另一方面是美国的选举文化所逼”。在分析美国为什么败走到今天,韩秀云得出结论:是实用主义和没有历史传承感的文化导致了美国走向了欲望的无限膨胀,直至胀死的歧途。如果美国不懂得自我反省、自我节制和约束,下次金融海啸仍然是迟早的事,这个世界将永无宁日,这,就是美国的未来——而之所以如此关注美国,那是因为美国选择怎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世界的未来。
所以,韩秀云提“金融海啸与我何干”不过是一个欲扬先抑的说法。在书中,韩秀云围绕着金融海啸探讨了很多话题:危机的祸根在哪里?它又将朝怎样的方向演变?它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它跟中国政府、企业、百姓之间有何干系?为什么美国那里出问题,我们这里迅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未来这种负面影响还会持续多久?作为中国政府、企业、个人在这样一场世纪金融海啸中,该如何看待,如何应对?韩秀云认为,问题虽多,但这些都是从这场金融海啸中真正要寻找、求解的东西,她这么说其实隐含了对当前一些表面泛化讨论的批判,它们往往在金融产品、金融监管等技术问题上展开激烈争论和深刻反省,而这在韩秀云看来,“不过是走过场而已”。
不同于其他著述对金融危机根源的人云亦云,韩秀云却把它归结为错误的文化观念。她说,“这种毫无节制的消费文化,欲望无限膨胀的文化,最终成为导致美国金融海啸的真正祸根。正是这一文化的驱动力,才有今天层出不穷的赚钱、省钱、圈钱、借钱甚至送钱的复杂手段出现,与此相比,次贷问题已显得不值一提”。正是因为如此,在找寻中国的发展出路上,韩秀云并不再完全依赖其熟悉的经济学的知识路径,而是试着从文化的角度去应对未来的挑战。
她说,文化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无形资产和隐性成本;她说,永远厚德载物、知足常乐、唯善呈和,这些文化才是这个疯狂的物质世界真正的药方;她说,中国文化的选择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和中国的未来,乃至会深刻影响世界的未来……不难发现,金融海啸与我们息息相关。它给中国经济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它告诫世人,欲望不能无限制地膨胀,更不能为了一己之利采取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如果没有这场海啸带来的巨大灾难,也许我们很难有勇气和力量去反省我们的经济、我们的文化。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反思当下、挽回损失、重建秩序,但更需要抚慰精神和重塑信念——这也就是为什么韩秀云将更多希望寄予“心灵鸡汤”而非“经济良方”的原因。
韩秀云:《金融海啸与我何干》,中信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定价:29.00元。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