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问题是国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一个历史问题,它在人们明知其弊,而又不能否定其价值的矛盾状况下存在。人情之常,大抵皆不欲看人脸色行事,更不欲受人高利剥削,然迫于形势,逼于无奈,不如此,便不足以解燃眉之急时,纵使知其为坑人的陷阱,深邃的无底洞,也不得不纵身跃入,为眼前困境而一搏。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借贷行为常非穷乏之因,而是其果,当愈来愈多的农民有此需要,或借贷之量与次数目益增大增多时,不仅意味着农村金融体系急待发挥功能,更透露出不寻常的社会警讯。这些经济弱势者,如果不能顺利取得所需,得到合理的待遇,难免会使贫富差距现象持续恶化,整体生产力继之萎缩,进而引发财政危机,甚至为政治投下不安的变数。故借贷问题不是单纯的资金供需关系,它还是民生疾苦的风向球,是社会秩序的指标。
借贷不是贫民的专利,生活消费也不是借贷的唯一目的。城市里的富商巨贾、王侯百官,照样可能有借贷的需求,甚至同样饱受高利贷之苦。只是当借贷非关经济用途,尤其是沾染上政治色彩,或沦为贿赂的工具时,其影响所及,非仅吏治而已,恐怕也在磨蚀着人们对政府的信心,而危及统治权威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