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著的《身份心理学》一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社会学,对于每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认知与定位是很有帮助的。
每个人在社会上生活,都会有自己社会角色的位置,由此也会产生与这个角色位置相对称的心理活动现象。社会角色位置,也可以叫做社会身份,我这里权且把人们围绕身份产生的心理活动叫做身份心理学。
社会身份是有高低贵贱的,在封建社会被分为三教九流、不入流、下九流;在资本主义社会被分为阶级阶层;在社会主义社会曾经提出国家主席和掏粪工人只是工作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从目前来看,官本位、钱神论的出现,下岗工人和农民工的出现,弱势群体的出现,使社会阶层发生变化,使人们的身份发生变化,身份心理学便也异常活跃。弄权的弄权,摆阔的摆阔,而那些挣点小钱不容易的人,却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尽管如此虔诚也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记得毛主席说过,贾府里的焦大绝不会爱上林妹妹。这就是人们的社会身份,决定着人们社会心理的趋向。
有身份的人,大抵有三种心理现象:第一种,开明型。主张人是平等的,佩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人。确信自己今天的身份无非是昨天努力加上机遇的结果,给别人同样的机遇别人也是会成功的。于是,对自己能自知之明,对别人能宽容相待,遇人遇事尤其是遇到不如自己的人,保持谦虚谨慎并不会用言行伤害不如自己的人。当年,诸葛亮把女子服装送给司马懿以戏之,司马懿却当场着装,并由来使转告诸葛亮说女装恰好合体,表示谢忱。司马懿身为大司马,决不会因为一套女装降低了身份,反而气坏了诸葛亮;第二种,骄矜型。自恃身份高贵,处处都要表现出与众不同,与比自己身份低的人相处,不是骄矜自己的高贵,就是生怕自己会掉价,甚至用骄矜之语伤害相对地位低下的人。当年法国的贵族们为此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断头台上一颗颗人头落地的时候,他们的身份也就被革命颠覆了;第三种,炫耀型。凡有抛头露面的机会,总会努力炫耀自己的高贵身份,似乎高贵的身份能掩饰自己的低能和无知,以身份来赢取别人的尊敬和羡慕。
身份低的人,大抵也有三种心理现象:第一种,自贱者。反正身份低,虱子多了不怕痒,干什么也行,只要有利可图,什么身份不身份可以全然不顾;第二种,有志者。虽然身处社会下层,身为一介草民,然而胸有大志,腹有良谋。这样的人,往往能忍小忿而图大谋。当年韩信的胯下之辱,张良的圯上提履,之所以在身份低下做出低贱之事,都源于他们的心中已经具备了坚定不移的高远目标。第三种,失落者。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只是主客观条件一时不具备,没能得到社会应当给予的价值认同和身份。这样的人往往很珍惜自己的名誉,很看重社会身份给予人的评价,于是在传统的身份评价中,自己受到某种伤害时,便会心存忌恨,甚至奋起反抗。
透析身份心理,可以了解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无论你处于哪种社会身份,扮演哪种社会角色,换位思考非常重要,它会提供给你人际交往中如何把握好度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