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 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
刚刚读完于丹所著的论语心得。受益呀!感觉于丹就是一个翻译家,与人们习惯思维中的翻译不同的是,她所从事是语内翻译,将同一种文化中的一种语言转换成了另一种语言。虽然于丹说论语,只代表她的个人观点,但是,我个人认为,即使孔子再世,也会十分赞同的。于丹很强调对自我内心的关注,强调修心、修行。衡量之下,当今世上,没几个人能够称得上是真君子。但是,君子两个字,又是我们永远无法释怀和摒弃的,这应该是人们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有些话说得很有哲理,虽然我们都懂,但是经常会忘记。所以,摘录于此,与人共勉: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不器。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两朵云只有在同样的高度相遇,才能成雨。
做最好的你自己。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雪夜访戴”:晋代名士王徽之在雪夜乘小舟去访问朋友戴逵,到了朋友的门前不敲门就转身走了。为什么?他因为想念这个朋友,乘兴而来;到了朋友门前,兴尽而返。这些古人,都忠于自己的心灵,心灵的指向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
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仁者不忧,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