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包产到户:历经25年的艰难萌发

书评人:魏延安 2010-02-21 14:27 赞[0] 收藏

  《1978历史不再徘徊》是十年前出版过的,而今又重新再版,读起来还是有意义的。但我感觉书名与内容似乎有些不完全相符,本书实际上以1978年为一个时间点,系统讲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曲折三十年和包产到户历经25年萌芽状态才到1978年偶然而又必然的出现并全面推行这一历史进程,而就书名来理解,我们可能会更多的想到1978年的重大政治变化。

  通过本书,我们强化了一个认识,这就是包产到户的出现并非1978年的新事物,也不是小岗村的首创,但小岗村却在那个年代,第一次以悲壮的、直白的做法开创了与改革精神相合拍、所期待的大胆实践,而不像其他地方那样遮遮掩掩。历史选择了小岗村,而没有垂青同期同样做法的其他村庄,因为代表性符号只需要一个。说是强化认识,因为杜润生老先生作为党内的农村政策资深专家,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也讲过这些史实。早在建国后的三五年时间,随着农民入社由自主变为半强迫到最后的强制推行,包产到户就诞生了,但没有想到被压制25年才得以萌发成长。

  为什么包产到户会历经长达25年的时间才被认可并推广?本书以文学化的笔法进行了详尽描述。大约在1953年包产到户初步现身,随即表现出明显区别于农业社的生产力优势,但与大的农村政策方向明显不符,初期探索的几个主要参与人结局很惨,撤职、坐牢,不一而足。大跃进引发的“三年自然灾害”后进行农村政策调整,包产到户一度出现翻身机会,刘少奇、周恩来支持,但随着政治方向的迅速“左”倾,包产到户被上纲上线,支持此事的高层及中央农村部门干部受到打击。此后,文革兴起,大寨作为农村的旗帜高高飘扬,人民公社进一步强化,包产到户再没有得到机会。当然,政策的微调还是有的,就是给农民了“自留地”。直至1978年,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深入人心,人民公社难以维系,政治气氛松懈下来的时候,包产到户终于在不同地方、以不同形式同时萌发,并因小岗村那悲壮的红手印契约而一发而不可收拾。

  为什么包产到户的萌发如此艰难?本书给出的原因是,党内民主的不正常,当毛泽东一再强调人民公社方向的时候,有反对之声,但很快被打压,以后便再无改变这一进程的政治决策机制。而且,在那个年代,阶段斗争的思维十分明显,经济事务也动不动就与政治挂钩,从而使政策的调整更加困难。

  可是为什么毛泽东如此热心人民公社?因为理想,想在共产主义的实现途径上进行探索,小有成绩,而后在基层浮夸和欺上瞒下的作用下产生错觉,并执意推进,但最终,正如外国人写的《毛泽东传》里那个小标题,“乌托邦的动摇”,理想并未在现实中得到相应实现。

  总之,1978年的农村改革直接引发了整个中国的大改革,其影响深远,重温这一历史是有意义的。

1978历史不再徘徊

作者:凌志军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魏延安
  • 个人名片 钟建民
  • 个人名片 王位
  • 个人名片 宋兴波
  • 个人名片 王可田
  • 个人名片 魏平均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