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贫困的性欲旺盛的光棍儿
开端总要从闲扯开始。戏谑些的,玩笑些的,都放到前戏里,一股脑儿先上,然后才能慢慢收敛点儿,拉扯回正题,装会儿正经。若是这其中能喷发出妙手偶得的几句天成之语,通篇就能高潮。到结尾便故作从容的擦擦屁股,彻底完事儿,倒头呼呼大睡——我发觉这是大部分专栏作家的惯用套路。
我以前在报社写些娱乐言论,被主任教育得最多的一句就是:你啊,老是就事论事,没有跳出这事儿来,没有到达一个全局的高度,不深刻,不升华,这样要不得。
我当时挺纳闷的,因为我的言论本就是用来给主稿当配料的,属于买一赠一的范畴,我要不就事论事,那不就成了跑题儿,出格儿,或者喧宾夺主了嚒。
后来,我就翻其他名腿的专栏稿子来看,各色言论来看,渐渐看出些套路。
敢情就是玩儿虚的,最后实一下,天南地北海扯,就属于“跳出来”了。嗯,我之前之所以不明白这个道理,完全是因为小学时候颇受语文老师宠溺,写作文时坚决不扯闲篇,环环扣题,论点论据一一明朗,所以作文从来没有不及格过。如今看来,我所受的教育,连语文教育也有问题。
然后我就精了点,再要我写言论,我就先打个比方,扯淡一把,完了旁征博引某一坨记不太确切但是看起来高深莫测的国外名人名言,最后稍稍牵出主稿事件掰糊一两句模棱两可的,套一个人文敦厚的结尾,交差完事。
对此,主任和编辑说:恩,你如今的言论比以前成熟多了,有进步,不错不错。可我听着这夸,心里却有点犯嘀咕。花拳绣腿的招式,耍一两招能吓唬吓唬人,可玩得多了,人家闹机明了,甭管你使的双截棍还是倚天屠龙,直接子弹上膛,一枪就给崩个扎实,气都不带喘的。常此以往,混将不混。
得,又闲篇了这一大堆,其实我就是想说,觉着自己挺没真才实学的,耍的都是花架子,花腔唱遍,发觉还是实话实说瞅着舒坦。
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用敌报编辑文化人袁大侠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还对一群怀有性欲的穷困光棍们感兴趣,就看看这本书吧。
他这句推荐书的话真是靠谱,相当的。充分说明他是个既理想,但又有点现实的文化人,他知道怎么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挠读者的痒,而且一挠就正中脚底板穴位,挠得你好奇。
实际上,这确实是一本讲述穷苦山疙瘩里头性欲旺盛的光棍儿们看似零碎但又丝丝相连的短篇小说集子。可它绝对不是你想像中的H小说,会看得你肾上腺分泌旺盛,这书没有任何催情效果。我发觉越是赤裸裸坦荡荡的描写性,反而越是显得纯朴正经;倒是那些个H小说里头,遮遮掩掩的暗示来去,却给人读起来只觉得除了欲啥也没有。
而且,出自泥土旮旯的些个作家们,和出自繁华都市的写手们,捏文字的法儿更是大相径庭。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的曹乃谦,《一个人的村庄》的刘亮程,都是土地里头长出来的,几十年的农村生活浸润在笔墨里头,写的东西就跟个乡下的瓦罐罐,不雕花不上漆,但比起那些费尽心思凿出的瓷器瓶子,人家的就是硬扎厚重些。
我太羡慕眼馋他们的这种不动声色使暗劲儿的笔法了,尤其是曹乃谦这书,每篇精巧跌宕,细细密密埋插暗潮。真是高,不带任何花腔的高。
我其实并不太理解他笔下那个饥荒年代穷乡僻壤的风土民情,我也不太懂为什么在那个连饱暖都指不上的山沟里会有如此饥渴的一帮光棍儿,我甚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吃那些个筱面糊糊山药蛋蛋还能有结实的身体和用不完的体力充当劳工……这些生活离我很远。
也许如曹乃谦自己说的,对那些贫瘠山沟里的人们来说,食欲和性欲是天生的本能。
他们是蒙昧的,因而充斥着看似不可思议的乱伦、粗鲁、愚蠢、驽钝,你不能指望他们去恪守文明下的高尚、道德、礼教、理想。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原始的人性,无奈的,出于温良却迫于现实,从而造成的压抑和扭曲,却分明可以让人触动,并且震撼。
想起初中时期看余华写的《在细雨中呼喊》,那时每看几页便要放下书卷缓几口气上来,觉得那书里的人性,丑陋得过于真实,真实得过于丑陋,几次看得觉着恶心,却悲情。那书里全是恶,见不到丝毫的善,以至于显出荒诞不经的讽刺意味。而《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却有所不同,恶归恶,却情有可原,让你不忍责怪些个苦难的汉子,只觉得被逼至此实属无奈,怎样的荒唐都不算什么,唯有同情与怜悯作祟。
若说余华的书写得过于残忍,让人想着去指责去恨,那么曹乃谦的写作,让人学会去原谅。
这本书的写法并不时髦,没有任何与时俱进的花哨,但是值得买,因为即便过了很多年再回头看,还是会惊心动魄。而且年岁大些时再重新读,大概能懂得更多一些,属于那个年代的悲悯。
此外,今下午花了几小时便翻完了洪晃的《无目的美好生活》,当时在当当网上买下不过因为它在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位,还因着对名门痞女洪晃的好奇,纯属名人效应。买回来看罢之后肠子都悔青了——大部分收录文章她博客上都有,网上也有,还有大篇幅的“你问我答”纯粹是情感夜话,简直就是坨注水猪肉。
虽然其中不乏一些诸如“坏男人找女人,要么找妈型,要么找抽型;坏女人找男人,要么找钱型,要么找爱型”之类一针见血的俏皮话儿,但买一本书只看进去几句痞女名言,似乎还是不划算的。唉,叹气,果然如书中出版社老大做的序那样,她们出书不为了什么有意义的目的或者情操的陶冶,纯粹为了捞几个银子花差。忽悠得买下了,翻完了,也就交媾完毕了。
道上有名的路金波说他自己也看不懂王朔的《我的千岁寒》,但他还是愿意花一百万把这书给出了,他说出给文化虚荣份子看。他还说,如今年岁越大书越不好卖,王朔卖不过安妮宝贝,安妮宝贝卖不过韩寒,韩寒卖不过那谁谁,我听都没听过一新秀。没办法,孩子花钱是花爹妈的,不用自己挣,花着不心疼。丫们那不是买书,那是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