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98年之后的索罗斯和量子基金

书评人:迟竹强 2010-04-29 16:53 赞[1] 收藏

  自2000年4月索罗斯退居二线后,SFM的再造之路其实颇不平坦。

  在科技股泡沫破裂后不久,“量子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斯坦·德鲁肯米勒和尼克·罗迪即辞职。紧接着,SFM继索罗斯后的第二任CEO邓肯·海恩斯也挂冠而去。

  索罗斯不得不亲自出马,对SFM进行重组。2001年,“量子基金”一度重拾荣耀——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下挫的市场环境中,“量子基金”的投资回报率是13.8%,是同类基金的三倍以上。

  索罗斯本想借此让长子罗伯特·索罗斯从此接下江山,但是后者对此缺乏足够的兴趣。无奈,2001年10月,索罗斯通过猎头公司请来曾在“德盛投资”(Dresdner RCM Investors)掌管600亿美元的比尔·斯戴克作CEO。2002年初,他又请来曾在“老虎基金”和“Maverick Capital”任主管的毕晓普(Robert Bishop)任SFM的首席投资主管。

  等待两人的却是不济时运——在2002年,“量子基金”亏蚀了1.7%。竞争对手在此际则大赚:中东战争的威胁和美元贬值都为索罗斯所代表的“环球宏观基金”(global macro funds)——根据对全球经济趋势的评估进行投资或投机买卖(尤其针对利率和货币变化)的一种大规模对冲基金——超越股票投资型基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Tremont对冲基金指数显示,在2002年,“环球宏观基金”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14.66%,普通的对冲基金则只有3.04%。

  同时,索罗斯本人的声誉也面临严重挑战:2002年底,法国检察官表示,索罗斯14年前获得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可能被收购的内幕消息,而买入大量法兴股票,从中获取近200万美元的利润。法国法院由此对索罗斯处以220万欧元的罚款。索罗斯的律师表示,当时的法国法律对内幕交易的定义比现在窄得多,即使在现行法律下,索罗斯所得的资料也不足以构成内幕交易。索罗斯本人则表示指控毫无根据,对裁决感到“震惊及失望”——“会上诉到底”。

  此际,斯戴克一年的合同已经到期,重压之下的索罗斯并没有与其续约,而是在今年初请来高盛亚洲的前主席施瓦茨(Mark Schwartz)接任,负责管理SFM及自己的个人投资。在施瓦茨上任5个月后,毕晓普也于今年4月离职,4名分析员和两名行政人员也随其出走。分析人士认为,毕晓普的离职,固然与其业绩因素有关,但在施瓦茨这个强人的监管下,“工作是十分困难的事”。

  索罗斯的确对施瓦茨寄以厚望。在写给投资者的信中,他说道:“马克的使命是把SFM打造成一个卓越而长寿的资金管理组织,确保给股东带来满意的回报。”

  施瓦茨的“第一把火”便是关闭了SFM的伦敦对冲基金业务,籍此重新评估SFM旗下的对冲基金公司的运作。

  高层的频繁洗牌正是索罗斯“修正”投资策略的一个典型体现——采用较为保守和低风险的投资策略,目的是“换取较为可靠的收入,为慈善活动出资”。

  熟悉索罗斯情况的人士表示,他已成为包括东欧在内新兴市场的主要炒家,正透过一项45亿美元的合伙项目,低调加强在地产方面的投资。

  SFM一名前行政人员表示,其实索罗斯仍不忘令他一度显赫一时的外汇炒卖,只是炒卖规模已今非昔比。索罗斯大幅削减炒卖规模,以适应现处熊市的投资市场。但从2002年开始,他开始扭转2001年的投资取向:由外界经理管理的资金,重新由基金内部人士管理。索罗斯自己甚至也重新披挂上阵,在去年底亲掌70亿美元的“量子基金”及其它投资工具。

  现在的SFM已不是单纯意义的“环球宏观基金”,它也交易垃圾证券、可转换债券和长短仓持股。

  不过,索罗斯仍非常热衷于慈善事业和国际政治问题:SFM每年在慈善事业方面的捐款要在5亿美元左右;索氏本人则是小布什内阁政策路线的尖锐批评者——在美伊战争打响前,索罗斯就把布什的对伊政策批评为“泡沫霸权”。他表示,美国目前对于霸权的追逐让他联想起泡沫股市:无论伊拉克战果如何,“布什的政策都会失败”。今年8月,索罗斯捐款1000万美元,发起成立了一个“美国人团结起来”的组织,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下届美国总统选举时让布什落选。

  差强人意的成绩单

  重出江湖的索罗斯能为SFM找到自己的方向吗?

  现在还无法给出一个乐观的结论。多年来,索罗斯一向以“走在曲线前面”的投资策略为后辈所推崇,但是现在,73岁的他好像失去了对投资市场的敏锐嗅觉。

  ——今年初,索罗斯在日本投资3亿美元建立的对冲基金Eifuku基金宣布清盘。3年前成立的Eifuku曾在2002年疾升76%,但在1月初,当其他投资者正在停止投资准备度假时,Eifuku却反其道而行,利用借来的股票及资金以大手笔作博彩形式的杠杆投资。由于炒作过度,Eifuku在短短7个交易日内劲跌98%,随后便宣布清盘,估计索罗斯为此损失1.8亿美元。

  而在最近一轮美股升市前,索罗斯又因沽出一些会受惠于经济好转的股票错失良机:例如他沽出纸张及木材制造商Georgia-Pacific及埃克森美孚石油的股票,总值分别为5520万美元和3670万美元。结果,自6月30日起,Phelps Dodge和Georgia-Pacific的股价涨幅均逾20%。

  在债券市场上,索罗斯同样“走眼”。今年7月,美国国债急跌,令债券利息升至20年高位,但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却与这一大好机会擦肩而过:它与其他大多数宏观对冲基金一样,都不相信利率会一如利率期货所反映那般在明年3月回升。谁知,美国十年期国债利息急速反弹90个基点,并创1984年5月以来的最大涨幅。结果,这些对冲基金要么因押错注而亏损,要么不作任何买卖而毫无表现。“量子基金”属后者,仅上升0.8%。

  今年5月,美国政府用“弱美元”政策来刺激制造业的动向已非常彰显。在接受CNBC电视台采访时,索罗斯批评美国财长斯诺的政策是“不顾他人死活”、“不负责任”、“损人利己”的错误做法,并一改大炒家莫测高深的做法,公开披露自己由于美国政府放弃强美元政策,正在沽售美元,同时吸纳欧元、加拿大元、澳洲元及新西兰元。

  “美国政府最终会明白到,他们在玩的这场危险游戏,一旦开始,便会倾向愈玩愈大,令美元陷入长达几年的下跌周期。”索罗斯说。

  如果此事在1990年代发生,外汇市场必会急剧波动无疑。然而,在CNBC的访问播出后,汇市变化轻微。

  可以把这些归结为索罗斯的“金手指”已失去魔力,但更重的原因则在于,他所代表的“环球宏观基金”(global macro funds)在投资市场的地位今非昔比。这类基金在对冲基金业所占比重,在1990年代初达一半以上。现在,此类基金所占比重已大幅降至不足一成。对冲基金顾问Tremont Advisers的数字显示,2002年年底,全球对冲基金资产总值约600亿美元,“环球宏观基金”仅占9.87%。

  索罗斯以冲击货币——他在1992年大肆抛空英镑,迫使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一役赚得10亿美元——闻名于世,但这亦是他今天无法像昔日那样翻手云、覆手雨的原因:如今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额达两万亿美元,与十年前比较高出数倍。

  对冲基金虽可利用借贷制造杠杆效应,但相对于规模庞大的外汇市场,金额微不足道,对汇价的影响力亦远逊当年。

  尽管几经起落,现今管理120亿美元的SFM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主流资产管理基金之一,索罗斯仍是投资界须仰视的人物。

  但是,如果真要做到像索罗斯所希望的那样“卓越而长寿”,SFM就得在凶险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重塑其身改变过去进攻性极强的豪赌习性的同时,开发出更为稳妥的新业务。

  索罗斯已开始行动。今年9月,他又聘请了一个来自高盛的“空降兵”姆努奇恩(Steven Mnuchin),让其负责开展发放贷款和购买债券的新业务,其中包括风险较高的公司债券,以提振SFM的利润,同时迎合近一年以来一部分转向不良贷款投资的投资者。

  姆努奇恩在高盛任职长达17年,曾担任执行副总裁、CIO和高盛管理委员会成员等多项职位。曾负责管理高盛的抵押债券、政府证券、货币市场和市政债券等业务。

  据了解,新的信贷业务将被命名为SFM Capital Management,SFM将为此投资10亿美元。负责管理新业务的人是去年年底离开高盛的。预计新公司的投资规模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在给SFM的内部备忘录中,施瓦茨称SFM Capital将投入优先担保贷款、资产担保贷款、房地产贷款,以及其他放贷业务,同时还将购买不良资产和参与资产重组。

  所谓的“不良贷款投资”近年来风行一时:即投资于信贷评级较差、往往处于破产保护状态的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债券。今年到目前为止,对冲基金在这一领域平均取得近15%的投资回报,从而使其成为最有利可图的一个投资领域。随着经济的复苏,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断增强,投资于这类证券和向处于困境中的公司放贷的业务一直颇为赢利。

  “我们相信,以各种信贷业务为重点构筑主要业务的机会将不可限量。”施瓦茨说。

  索罗斯投资秘诀:突破被扭曲的观念

  索罗斯是大师级的金融理论家,他总是静若止水,心气平和,即不纵情狂笑,也不愁眉紧锁,他拥有参与投资游戏的独特方法,拥有认识金融市场所必需的特殊风格,具有独特的洞察市场的能力。而使其成功的首要秘诀,则是他的哲学观。

  早年,他一心想当一名哲学家,试图解决人类最基本的命题——存在。然而他很快得出一个戏剧性的结论,要了解人生的神秘领域的可能性几乎不能存在,因为首先人们必须能够客观地看待自身,而问题在于人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于是他得出结论-人们对于被考虑的对象,总是无法摆脱自己的观点的羁绊,这样,人们的思维过程不可能获得独立的观点用以提供判断依据或对存在给予理解。这个结论既对他的哲学观也对他观察金融市场的角度影响深远。

  不能得出独立的观点的结果就是,人们无法穿透事理的皮毛,毫无偏颇地抵达真理。也就是说,绝对完美的可知性相当值得怀疑。如索罗斯所言,当一个人试图去探究他本人所在的环境时,他的所知不能成其为认识。

  索罗斯演绎出这样一个逻辑:因为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那么他能做的最实际的事就是关注人类对所有事物的那些存有缺漏和扭曲的认识---这个逻辑后来构成了他的金融战略的核心。

  人非神,对于市场走势的不可理解应是正常现象,然而当市场中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基本面因素的影响达成共识,并有继续炒作之意时,这种认知也就处于危险的边缘了。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失败的第五浪以及第五浪延长后往往出现V型反转,以索罗斯的哲学观,我们就很容易可以找出答案了。

  在此,我们暂且不对索罗斯的哲学观作评论,旨在探讨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将会使其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以更广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市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惊不乱,从容应对,最终获得成功。

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

作者:乔治·索罗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王耀祥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